I
基于Web的教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网络112班:杨娜 指导教师:杨悦欣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 要: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材科的教材管理工作包括教材信息、教材征订、教材审核、教材采购、教材出入库,但若这些工作还停留在纸质的基础上,会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因此,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建立一套与选课相配套的教材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的迫切性,而且现有的条件、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已使之成为可能。
本系统主要完成了一个Web的教材管理系统,其主要实现学生、教师、教材科的订书,学生、教师的领书功能,教材零售,因书的质量问题换书,报损处理。对订书的情况做统计,为师生提供各种条件的教材信息查询等功能。
本系统开发平台选用Visual Studio 2005,后台数据库为SQL Sever 2005 Express。本系统适用于各类型学校的教材科的库存管理工作,可以大大的提高了教材科工作的效率,减少失误。本文将对该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和具体功能做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教材管理,教材领取,库存管理,ASP.NET,B/S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ABSTRACT:Nowadays, the management of textbook in most schools is still work by hand. This kind of management method is considered to be lack of efficiency.It wastes vas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materials.And, along with the student scale is increasing, the material is increasingly diver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ts individual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difference is more and more big and the reality has already presented the unable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So the traditional systems must be replaced by the information managing systems based on computer. Establish a set of matched and elective textbook management pattern and management system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urgency and existing conditions, management idea and technical level have made possible.
This system realizes ordering and fetching books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e department of textbooks, retailing books to students, and exchanging books, and damage statistic and counting in ordering books. It provides all sorts of book informati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system is developed by the Visual Studio 2005, with backstage support of SQL Server 2005 Express. This system is applicable for maintaining management of the work of textbook department for all types of schools. And it can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greatly.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will be introduced in details.
Key words: Textbooks Management, Receive Textbooks, Inventory Management, ASP.NET , B / S
1 系统开发背景和意义
II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材管理是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教材管理工作采用手工或半自动化管理方式,许多繁杂的工作,如填写订单、分类、入库、发放和财务汇总、报表等都要由管理人员手工完成。这种管理方式有许多的弊端:首先是手工处理大量数据时容易产生操作上的失误;其次信息查询非常不方便;另外,手工管理在数据收集、汇总、分类等方面的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近年来各地高校发展迅速,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使得教材管理工作更加繁重不堪。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利用计算机特别是利用网络来对高校的教务工作进行管理,建立全面的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网络管理体系己经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将计算机这种工具引入到教材管理工作中来,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将教材管理人员从日常繁重的手工作业方式中解脱出来,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全面促进教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数据管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本文所做的工作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1.2 国内外动态
目前,在国内应用的教材管理系统中,最早的是单机版的教材管理系统,但由于单机版的局限性,人们已经逐步淘汰了这种方式,向网络版过渡。而网络版常见的又有三种:基于局域网方式、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方式、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基于局域网方式是较早出现的,它主要通过基于局域网的协议运行,这种系统开发简单,对机器要求不高,但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C/S方式建立在局域网的基础上,主要工作在服务器端完成,因而它对服务器的要求较高,对信息的安全控制能力强。B/S方式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它是基于互联网或校园网的,对客户端的要求较低,可面向地域分散的不同用户群。
国外的教材管理系统多数是基于网络版的,只是把教材管理系统单独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这种情况还不是太多。许多软件开发商仅仅是把教材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某一个模块来开发,这使得在一个占用了更多资源的系统内运行繁琐的教材管理模块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系统错误。
另外,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各软件开发公司或院校自己开发的教材管理系统还不具有普及性,多数仅仅针对某一具体的单位而研发,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又是各个单位教材管理工作中区别于其它单位的最主要的部分,因此不可能开发出一个统一的,大众化的教材管理系统。
2 系统关键技术简介
一般来说,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开发者首先应考虑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然后再考虑开发方法,接着是确定开发环境,最后是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本章将对软件开发时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方法和环境予以描述,并最终确定本系统所要选用的方案。
2.1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在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共产生过四种模式,即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Iient/Server,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B/S)。前两种模式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己被淘汰,目前应用最多的是C/S和B/S两种模式。本节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描述。
III
2.1.1 C/S模式
C/S软件体系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栅服务器)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成长起来的一种模式。在这种结构里,网络中计算机分为两个有机地联系起来的部分:客户机和服务器。
客户机在运行时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它负责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然后通过与服务器相连的网络把请求的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软件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且处理它,作为请求的响应,发送请求的结果给客户端。客户端软件再负责把信息转换为用户能理解的方式。
两层C/S结构在系统规模、用户数量(小于100)及分布域较小(一个局域网内部)的时候,是一种良好的分布式计算解决方案。但随着系统规模、用户数量、分布区域的持续增大,它表现出许多缺点:
(a)软件部署和维护成本高。C/S模式的软件需要在每一台客户机上安装应用程序,而且还要安装相应的数据库连接程序,最后还要为每一台客户机做系统配置工作。当网络用户的规模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系统的维护量急剧增加成本提高,因而维护应用系统变得十分困难。
(b)运行成本较高。C/S体系结构对客户端软硬件配置要求较高,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 (c)服务器端性能降低由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直接连接,服务器将消耗部分系统资源用于处理与客户端的连接工作。那么每当同时存在大量客户端数据请求时,服务器有限的系统资源将被用于频繁应付与客户端之间的连接,从而无法及时响应数据请求。客户端数据请求堆积的直接后果将导致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大幅度降低甚至全面崩溃。
(d)缺乏集中控制。使得系统的安全和管理成为问题。
(e)移植困难。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程序,一般来说互不兼容,不能搬到其它平台上运行。
为了克服两层C/S体系结构的缺点,出现了三层软件体系结构(有的也叫多层软件体系结构)。
三层C/S结构将应用的三部分(表示部分,应用逻辑部分,数据访问部分)明确进行分割,使其在逻辑上各自独立,并且单独加以实现,分别称之为客户,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在三层的软件体系结构中客户端去掉了计算功能,使其主要作格式化和输入输出使用以及一些基本的数据校验等工作,同时也把原来放到数据库服务器的一些用存储过程、触发器来完成的工作放到应用服务器,以便释放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应用服务器是联系用户服务和数据服务的“桥梁”,它们响应用户的请求,实施业务规则,处理和分析业务数据,获得业务结果。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组织管理,包括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和更新以及管理并响应业务服务的数据请求。
三层的体系结构把显示逻辑、商业逻辑和数据库分开,使得每层任务更明确,整个系统结构更加清晰。
与两层C/S结构相比,三层C/S系统结构有较多的优点: (a)共享中间层的商业逻辑; (b)“瘦”客户应用程序; (c)结构灵活、通用性高; (d)分布式数据处理; (e)安全性能好。
同时三层C/S系统结构的缺点也表现为:系统针对性强,变更不够灵活;通常只局限于小型局域网,不科于扩展;目前能真正掌握三层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比较少;客户端系统的配置和同步升级仍然十分困难。 2.1.2 B/S模式
在网络软件开发模式里,人们通常把处理大量数据的客户端机器称为“胖客户机(Fat C1ient)”,把很少处理数据的服务端机器称为“瘦服务器(ThinServer)”,这实际上是对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