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题
姓名 成绩 得 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一、直接型默写
1.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3.夫君子之行, , 。(诸葛亮《诫子书》) 4. 。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7.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8.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9.九万里风鹏正举。 , 。(李清照《渔家傲》) 10.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 11. ,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1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15.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6.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其业有不精、 , , ,岂他人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理解型默写
1.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时说:“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2.《陋室铭》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3.《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不俗的句子是: , ;表现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4.《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
5.《陋室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 。
6.诸葛亮的《诫子书》中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的句子是: , ;阐发“静”与“学”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 。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8.《夜雨寄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 , 。
9.李商隐的《无题》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 。诗中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诗的最后诗人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 。
10.李商隐《无题》中的“ ,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和至死不变的思念。
11.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 , !
1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 , 。”;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切(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13.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冲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 。
14.秋瑾《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 !
15.《口技》中结尾交代道具十分简单的句子是: 。 16.《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任选一处): 。 17.《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丝毫不羡慕同舍生华丽的装束,这是因为: , 。 三、整体默写
1.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与“鸟”有关的完整的诗词句。
2.古人的诗词中不乏含有表示方位的词语的诗句,请写出两句完整诗词句。 3.请写出两句含有“山”字的完整的诗词句。
4.秋季是个美丽多情的季节。请写出两个含有“秋”字的完整的诗词句。
5.落日时刻总是惹人伤感,不免产生很多情思。请写出两个与落日有关的完整的诗词句。
6.叶固然不如花斑斓灿烂,但也有它的绚丽缤纷。请你写出含有描写叶的色彩的一句古诗。
得 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专项练习。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 ,意思: (2)不能尽其材
同 ,意思: (3)才美不外见
同 ,意思: (4)其真无马邪
同 ,意思: (5)止有剩骨
同 ,意思: (6)曳铁钯
同 ,意思: (7)满坐寂然
同 ,意思: (8)媵人持汤沃灌
同 ,意思: (9)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 ,意思: (10)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 ,意思: 2.词类活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策之不以其道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腰白玉之环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苔痕上阶绿 (8)一狼洞其中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执经叩问 (2)或遇其叱咄 (3)静以修身 (4)非澹泊无以明志 (5)淫慢则不能励精 (6)山门圮于河 (7)不亦颠乎 (8)惊觉欠伸 (9)两股战战
4.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平等) C.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D.执策而临之(握)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无案牍之劳形(劳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B.揽明月(摘取) 斯是陋室(这)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 C.鸿儒(大) 调素琴(弹) 何陋之有(助词,无实义)
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无丝竹之乱耳(的)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无丝竹之乱耳(嘈杂的音乐)
C.无案牍之劳形(桌案上的信件) D.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成为灵验的(水)]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不知马也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2)主人日再食
古义: 今义: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 (5)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 今义: 9.一词多义。
(1)之虽有千里之能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久之,目似瞑
(2)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驱使) 执策而临之 (3)食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主人日再食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以以刀劈狼首 以为顺流下矣 以中有足乐者 无从致书以观
10.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