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题目+观点汇总

美 是主观存在的话,那么就是说今天的存在与否完全由个人主观意识来决定,但我方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美的存在有它一定的规律,就是有了这不变的规律,因此美的存在不以个人主观意志而改变,这就是我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着三个特性,也就是第一,形象性,第二,感染性,第三,功利性,形象性指的是,一个事物要发挥它的美,他就必须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形式,第二,他也必须拥有感染性,让人们能够引起本身的欢愉或喜爱的感觉,第三,他也必须拥有功利性,能够给予人精神及物质上的好处,由于美的存在必须由这三个特性进行衡量,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客观的规律,而由于要用这个客观的规律去衡量,对方又怎么能够说,这是主观感受呢,除此以外,美的三个特性,也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念之外,人的主观感受不能改变这三个特性的规律,在欣赏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所产生的关系,只能是感受与被感受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美引起的人的美感,而不是人的美感,创造客观事物的美,美不以欣赏者的个人主观意念而改变,金字塔的美始终存在于金字塔本身,现在没有人去欣赏金字塔,但是金子塔的美确实千古的流传了下来啊,他的美,如果说美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么就是说我们以个人的主观喜好作为标准的话,那么千百个人就有千百个不同的标准,请问,这和没有标准又有什么分别呢?当然,一个事物的美和丑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美感,但是种种美感起源于个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以及个人不同的修养而决定的,当然,我们可以欣赏美发现美,并且可以用美的规律去创造他,但是轻言的要取消美,或否定没的存在,如果说美是主观感受,那我就不明白了,人类一直追求的真、善、美等等伟大目标,不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吗? 因为它们因人而易,随时改变呀,法国美学家 罗斯就告诉我们,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同学为什么忘记了罗丹曾经说过,在艺术家的眼里,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美的,而且主观的东西就代表了任何人就可以随意地改变它吗,主观难道不具有普遍性,我们就不能倡导和培养吗,其实对方同学今天始终强调的是,美需要有一种客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与我们根本就不矛盾,有哪一种主观感受可以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而存在呢,我方认为,美是情感的想像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于存在而会于心灵,如果美是客观存在,像这张桌子一样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不用感,也不用会,只要看就可以了,这样倒也方便,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将会是千篇一律的美,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要大家的视力差不多,对美的认识就应该是相同的呀,这样一来,就有一些问题不好

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交流,对于音乐绘画美术,包括辩论的感受,为什么人们对于一些问题总是不能达到一种共同的默契呢,这样一来对方就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猜测了几个世纪?为什么宋元的山水画至今,我们说不尽,道不完?为什么大家对一块奇石的看法会截然相反?为什么那么多的艺术流派会百花齐放?这么多的为什么,对方同学怎么解释,其实哲学家休谟早就解释过了,他说,美从来就不是物质的客观属性,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暗暗呼应,从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到柳宗元的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都在说明着这个道理,如果对方同学还不相信的话,那我可以告诉诸位,实验心理学的学者们,早就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证明了,任何线条啊,颜色啊,本身并不具备美的标准,而人类,为什么会对这些线条颜色的组合产生感情,觉得它美呢,那是因为我们对它倾注了很多的情感与想像,加上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才构成了我们这个斑斓的,美的世界。所以我们才能够见到国旗国花,觉得它们是最美的,所以我们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我们见到黄河就能够感受到母亲般的情怀,说到这儿,我感觉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我们可以感受,想像,去听,去看,人类在客观世界就已经受到了太多的约束,如果我们美的这种自由的体现,还要被对方用客观的标准来束缚住的话,那我只能说,我感觉到非常的悲哀,谢谢。

反方四辩:

好一场唇枪舌剑的自由之辩,不过我们仔细分析,在对方的口若悬河之下,对方非但不能自圆其美,而且还有几点非常明显的美中不足,第一,对方的立论基础无非是说,美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所以对方自由人才告诉我们,这本唐诗拿到了国外,就算这个人没有看过,也会觉得它是美的,如果这本唐诗从来就没有人看过,有没有人觉得它是美的,如果对方二辩,没有人去欣赏她的话,有没有人觉得她是美的呢,其实,对方论证的是,美可以脱离一部分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那是因为另一部分人主观上认为它美,我们知道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西施,貂蝉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一提到西施,貂蝉就想到了美呢?那是因为美就是人们主观上流传下来的口碑,这个时候,美是主观的普遍性,第二,对方又把美和善混为一谈,想要论证他们的辩题,对方又说,美和丑其实是可以统一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美可以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用而存在,因而它对人应该有影响,不过如果我没有感到它的美的话,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它的美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第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融人了人的主观想象与情感才会显得美,从山川河流到花鸟鱼虫,从春夏秋冬到风云雨雪,我们看到客观的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

为转移的,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而有了人的主观想象,才有了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第二,我们认为,审美的标准和结果,会因为人们的客观生活经历和他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我们看到,很多人喜欢维纳斯的雕像,维纳斯的雕像风靡西方世界,但我们中国的老婆婆却一定要给她缝上坎肩才能心安理得,楚王好细腰,唐皇爱丰满。那么在情人眼中,无论如何对方都如西施一般沉鱼落雁,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美其实是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内心情感,是人们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达人情冷暖,第三,我们强调美是主观感受,因为这反映了人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受制于客观,从而人的精神就追求无限的驰骋空间,我们爱生活,因为生活的故事上下五千年,叫人浮想联翩,我们爱自然,因为万类霜天竞自由,那是生命的礼赞,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美丑无对错,审美无争辩,因而,我们才强调美是自由的象征,我们来自五大洲的辩友才能胸怀宽广地唱一首,一心情似海,感动天地间,谢谢!

正方四辩:

在感谢对方的滔滔陈词之后,我仍然不得不指出对方所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离题,对方今天告诉我们的种种,始终是人究竟是怎么样去审美,人觉得这个事物美不美,然而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题目吗,我们今天说,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说的是美究竟是以怎么样的一种形式存在啊,然而对方今天举出的花,举出的种种事物告诉我们,说的始终还是一种人怎么样地去审美,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题目啊,再来,对方告诉我们美和善之间不能够合起来谈。可是我们看到是什么呢,许许多多的人具有内在美,难道对方说这些内在美不是善吗,这些善行不是美吗,再来,对方又说许许多多的人审美角度不同,可是这也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啊,事实上,美,它是一种规律,是一种脱离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首先,美具有形象性,黑格尔就说了,美能在形象中见出,不管是自然界当中的江南可采莲的美,还是社会里舍身救人的美,甚至是艺术当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这种种的具体形态,正是美的形象性所在啊,第二,美具有感染性。它的感染力量,或者让我们黯然神伤,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之中不胜唏嘘,或者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在留取丹心照汗青之中敬仰万分,而这股力量正是让客观存在的美持续徘徊在人的脑海之中的呀,第三,美具有功利性,人的本质力量推动人类追求美好的事物,而美正是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啊,阳春白雪是美,下里巴人,也是美,它们都是美,因为它们满足了不同的人的不同需要啊,而这三种规律处在人的主观感受之外,不受人的主观感受的控制啊,同时规律本身的存在,也正是论证了美是客观存在的啊,实际上,因修养经历,因社会条件

历史条件的种种不同,所以各人的审美能力有所不同,所以美有相对的美。然而对方不能够因此就把美和审美混为一谈啊,认为美是主观感受,这就完全否定了美的客观实在性,颠倒了美与美感两者之间的关系呀,罗丹就曾经告诉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而我们的眼睛事实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谢谢!

《四》辩题: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正方一辩:

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敏才智,贫富美丑都只有理性”,康德所主张理性便是孟子所说的良心,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 每一个人都会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正因为人心本善,所以人可以随时随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方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我方不否认,在人的社会之中当然会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都是因为外在环境所造成的,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硬要说恶是因,不是果,也就是如果说,恶是本因的话,那么人世间根本不可能产生正真的道德。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姆斯极力主张“人性本恶前提之下人类如何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外在道德规范都是人类作为利己手的最大手段时,当道德成为手段时,到的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反道德不会受到处罚的时候,人就不会去遵守道德的约束了,深夜两点,我走在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就一定会闯过去,因为为了方便嘛,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一定会有很多遵守交通规则,而根据人性本善的前提假设, 不是认为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权威无所不在的监督每一个人履行道德规约,因为,如果人性本恶,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规约,但是事实证明,人还是有善性,人还是有道德,人还是会有利他的行为,如果人性本恶,我们会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无刻不在监督我们的世界当中,第二个是,人类的社会不会彼此信任,如果这样子的话,一个老太他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我们便说这个人居心不良,而我们在这次辩论会当中所建立起来的友谊全部都是虚假的装腔作势,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产生过,而舍己为人的事实却不断在发生,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升斗小民更是比比就是, 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有一人不得度,则己终身不做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是人性本善的最好例证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