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不了灾难,比蒙冤者更愤怒的记者采访不了冤案,对于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是报道案件而非参与案件,只有坚持新闻本位的冷静观察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确,就像对方很可能将要告诉我们的一样,任何报道都不能背离人伦道德,但是大家请注意,任何报道都不能背离新闻价值,二者都是前提,那么待会我们就会告诉大家人伦道德为什么不是新闻工作者的重心。
反方一辩稿:对方辩友特意混淆的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两个概念,新闻价值是指时效性、重要性、坚定性、显著性、趣味性等特征,我们说一个事件有新闻价值是说它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这并不包括客观公正的新闻道德范畴,请辩方不要刻意混淆。我方认为人伦道德最重要,其理由如下。第一、人伦道德是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良性存在,更凝聚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新闻价值作为一种基础性价值,必须服务于人伦道德这一范畴。第二,时代特征的要求决定了人伦道德更重要,毕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确实阐释了自己的自由主义的新闻观,表示要反对强权干涉。但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权威学家###告诉我们,在信息时代,媒体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它掌握了社会化与塑造了社会生活,如果不注重人文关怀的理解,如果不去恪守道德的底线,那么这种强大的力量也有遭遇削弱的可能,这是最好的社会,也是最坏的社会,或者如你所说这是一个重视喧嚣的社会,但是依然是一个信仰良知的社会。
正方四辩稿:我们看一看对方辩友的论证,对方辩友用普世道德偷换了人伦道德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伦道德背后涉及的东西全部都没有谈到,半岛电视台播报的新闻完全符合阿拉伯世界人伦道德,这与西方的自由民主的人伦道德大相径庭,请你们告诉我,我们如果以人伦道德为重,新闻价值放在后面的话,我们到底何时何地以人伦道德为重,就算在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内部,究竟有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古有语,忠孝不两全,而对方的观点就像指南针,一会儿指东一会指西,您让我们新闻工作者何去何从呢?好没有问题,我们退一步,今天就算对方没有涉及道德,道德是不是比新闻价值更重要,在刚才的辩论中,道德的底线,我们承认,这些道德对人们来说起到底线的作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逾越,没问题,这种不能逾越的东西,和一个不断被追求的工作重心,到底何是为重,何是为轻,可不可以比出来?对方辩友对于新闻价值的看法,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公平、正义、客观都不是新闻价值,我不知道对方辩友,究竟什么对于你们来说才是新闻价值,我作为一个新闻系的
学生,学了6年的新闻,我学会了新闻有两大价值,左肩传递真实,右肩记载历史,这些新闻工作者就是这个社会我们看到的的一双眼睛,人伦道德是我们内心中评价我们所看到的善恶与否的内心评判的标准,你让我们用有色眼镜去看我们的真实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究竟有多么真实?今天的新闻就是明确的历史,如果连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都不能凭笔直说的话,那么我们又怎样知道历史的天空是怎样一种颜色呢?
反方四辩稿:我们在常态下需要判断的是,是不是人伦道德和新闻价值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重复呢?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引发我们今天这场辩论的案例和案件又是什么呢?我方举了那么多案件,我能问一个问题吗,它们为什么总是这么极端的状况?这恰恰在常态以下,人伦道德和新闻价值的追求并不必然重合,而我们今天关注的焦点恰恰在于新闻人有没有太多的历史使命,但是这种历史使命是不是可以使他们在这种极端状态下突破体现出来?我们来看一下,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有一位88岁的老太太她失去了儿子,有一天,记者涌到他的家里现场宣布这个消息,非常震撼,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制造出来的,就像图片上这位苏丹的小朋友,作者可能想牺牲这位小女孩来换取世界对这个国家的认同。那就是新闻价值,对方辩友所说的,在面对黑暗的时候可以呐喊、起哄、曝光,我们如果引以为鉴,以刀为枪,不受这个世界条条框框的约束,挑战一下人伦,挑战一下道德又何妨?我们有更伟大的目标,可是伟大的目标是什么?求证?求证是为了拯救大家吗?为什么以伤害的方式拯救大众,为什么以伤害的方式来拯救大众?为什么一定要以牺牲这个小女孩的方式来拯救这个国家?以牺牲以为老太太的方式去反对战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做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有些过于自信有些过于狂妄?有些不够清醒呢?我们的心中还有没有作为底线的敬畏呢?即使敬畏的人不能超过这种世俗,但我们可以承认他的历史使命,不拘于此处。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走极端,并不意味着我们走极端是因为新闻价值。
《九》 正方: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 反方: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有利
正方一辩稿: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宽进,宽进就是指在质上要放松入学标准,在量上要扩大招生数量。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素质教育切实推行的制度保障。就大众化而言,现代大学已不再
是精英的大学,而是大众的大学,严进使高等教育成了少数人的盛宴;而宽进使之变为多数人的权利。严进使大学的功能只限于筛选;而宽进却使之转为培养。那么现代大学大众化即是宽进的哲学,也是大学正方:大学宽进严出比严进宽出更有利
之为大学的现代含义。就素质教育而言,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严进却使基础教育成了高考的奴仆,扼制了素质教育的咽喉,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成长。而宽进,却可以使高考这座独木桥成为阳关道,让天堑变通途,真正的解放基础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了培养人才的沃土。其次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严出,所谓严出就是指大学在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过程当中,严格要求,它包括严格的课程学制、严格的学分制度、严格的专业考试。对方辩友,在今天这种情况下,严出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大学不是文凭的印刷机,而是人才的哺乳者。这种情况之下,采用严出更比宽出能够真正的珍惜和爱护人才,能够真正的使大学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器。再次,我方认为宽进严出不仅有利,而且可行,理由有二:第一,当今中国近 20 年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为高等教育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超过 GNP 的 0.65%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间当然有巨大的扩展空间和潜力;第二,我们认为所谓的资源不足的问题表面上是钱的我他,而本质上却是体制与观念的问题。现实当中,一方面大学对巨大资金的需求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而大量的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这样的情况,症结就在于体制与观念。只要我们在体制上理顺关系,在观念上解放思想,那么一定能够让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做到良性循环。最后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宽进严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把宽进严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紧密结合起来,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之路。
反方一辩稿:谢谢主席,大家好!比较帅气的对方辩友,比较激动,比较热情,但却给大家一个无法比较的问题。对方今天大谈体制理念与推动器,却没有给大家一个具体的事例做依据,对方的逻辑是建构在何等的事实基础上么?请对方在接下来的攻辩中,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一个严肃的命题,应该有一个严肃的定义,宽进严出与严进宽出是两种现存的模式,我们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这一共同前提之下来比较哪一种模式更有利,而不是简单的谁取代谁的问题,明确了探讨的北京,再让我们探讨起真正的含义。严进是入学时选拔保证生源质量,宽出通过水平测试即予以毕业。严进宽出保证质量在质的基础上求量的教育模式,而比较标准就是看谁能更高效高质地培养人才。为什么严进宽出更有利?第一,严进宽出更体系那人才培养的公平原则。看进口,世界人权第 26 条,《反对教育歧视公约》第四条告
诉我们:高等教育应依据一些人平等开放,而这种在入口处依据成绩能力而保证生源质量的模式不正式严进么?再看出口,严出是校方单方推选毕业生,而宽出是把更多的合格者推向社会,予以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两相比较,严进宽出更体现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更体现市场经济人才培养的公平原则。第二,严进宽出更体现人才培养的效率原则。大学的目标是什么?不是义务教育。而《高等教育法》告诉我们,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严进宽出以严进严把质量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课程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利用大学的资源,更好地适应大学严格的教学管理。两相比较,严进宽出更体现了培养人才过程中更合理、更经济、更高效的原则。第三,严进宽出更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原则。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是通过选才严格、育才高效来体现。对方的宽进能严把质量关么?不能,正如低标号的水泥,无法建筑高质量的武汉防洪大堤一样。对方如何在宽进当中去符合大学教育的严格要求呢?再看今天,北大与清华,贵校与我校,是对方的宽进严出么?美国的哈佛、耶鲁,英国的牛顿、剑桥是对方的宽进严出么?都不是。可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综上,我方认为,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反方四辩稿:好,谢谢!我刚才对对方一辩的回答觉得不能接受,他说严进宽出这种现实不存在。如果现实不存在,我们今天比什么呢?还有对方辩友一直说我们的逻辑不能够统一,我要他,逻辑怎么统一,恰恰是对方辩友没有统一。我们今天可那这是一个苹果,它应该具有苹果的特性,我反过来看它也应该根据苹果的特性对不对?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宽进是一种趋势,宽进严出是统一的,那么严出是不是也应该是一种趋势呢?他告诉我们宽进是越来越宽,那你们的严你必须得向大家论证它也是越来越严。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宽进它这种趋势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让所有想上大学的都能上大学,那你严出这种趋势,它也必然要有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想让所有想毕业的人都不能毕业,否则你们的逻辑怎么能够统一呢,对不对?好,我们再来看对方辩友的具体立论。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第一,宽进严出它是一种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他谈的还是一个趋势问题,我上面已经说了,这一点根本不能成立。我们还知道马丁路德,这位大众化理论的鼻祖就告诉我们,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更加繁荣,仍是这样要地位。精英教育机构是什么,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严进宽出的大学的模式吗?还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我们的严进是一种筛选,筛选是我们说的吗?贵校的徐贤明校长说,我们在大学入口处就是要大力要求生源质量,这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