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教案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34

姓名 张世国 教学设计

单位 东阿县实验高中 教学主题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2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思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艰难历程。 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 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 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导入及目标解读: PPT展示问题: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 学生看完问题后,回答北京大学。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入新课,简明扼要解释学习目标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内容。 (二)讲授新课(思路): 展厅一:PPT展示:陈独秀简历;《青年杂志》第一期封面图片。 师:请仔细观察封面图案,你能从中看出陈独秀创办此杂志的一些用意吗? 生:即兴回答。 师:总结。 PPT展示:《敬告青年》节选。 师:引导学生理解陈独秀对青年人的期待。 PPT展示:油画《北大钟声》和蔡元培图片。 生:小组交流,回答。 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新文化运动概况。 展厅二:视频《复兴之路》片段;著作《1915,中国表情》。 师: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 生:小组交流,回答。 师: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展厅三:PPT展示: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 镜头二:图片“茶壶和茶杯、绣花鞋、贞洁牌坊”…… …… 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思想?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拿什么来拯救?——“文学革命”。具体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PPT展示:音频胡适《兰花草》,学生齐唱。 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个提倡、三个反对”。…… …… (三)当堂检测 课件出示测试题,找学生回答并说出思路。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新文化运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2、利用幻灯片显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给学生再一次强调本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 3、利用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新文化运动,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 4、课后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导入 回答问题,根据用PPT列出问题,提PPT展示问题、图老师的提问自问。 片。 然进入新课。 设置新文化运动三个展厅,选取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听课、观察、思文字史料、图片资的过程中思考新文化考;师生互动。 料。 运动背景、内容、影响,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中捕抓信息的方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