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非极性固定相。各组分按极性顺序出峰,极性小的先出峰; C. 极性固定相,各组分按沸点顺序出峰,低沸点组分先出峰; D.极性固定相,各组分按极性顺序出峰,极性小的先出峰。
3.色谱分析中,分离非极性和极性的混合物时,通常选用哪种类型固定相?(C )
A.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非极性组分先出峰; B. 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非极性组分先出峰; C. 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极性组分先出峰; D.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极性组分先出峰。
4.色谱分析中,分离组成复杂、较难分离的试样时,通常选用哪种类型固定相?(D )
A.极性固定液; B. 非极性固定液; C.没有规律;D.特殊固定液或混合固定相。
5.气相色谱固定液选择通常遵守的基本原则是?(B )
A.“高沸点”原则; B “相似相溶”原则; C. “相似性”原则; D. “同类别”原则。
6.下列有关色谱固定液配比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A )
A.配比越高,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薄,传质阻力越小,柱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 B. 配比越低,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厚,传质阻力越小,柱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 C. 配比越低,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厚,传质阻力越大,柱效越高,分析速度也越快; D.配比越低,担体上形成的液膜越薄,传质阻力越小,柱效越低,分析速度也越慢。 7.填充柱气相色谱中,配比(固定液与担体的百分比)通常在(D )
A. 1%~5%之间; B. 5%~10%之间; C. 10%~20%之间;D.5%~25%之间。 8.填充柱气相色谱中,有关柱长的论述正确的是:(C)
A.增加柱长对提高分离度有利,分离不好时,首先需要增加柱长;
B.柱长增加柱阻力增加较大,只有在其他方法无效时,才考虑增加柱长来改善分离; C.满足分离目的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选用较短的柱,有利于缩短分析时间; D.分离柱长不能超过15米,否则随着柱长增加,分离度反而降低。 9. 填充柱气相色谱中,有关柱温的论述正确的是:(C)
A.柱温必须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下,超过该温度固定液被破坏; B.柱温必须控制在固定液的最低使用温度以上,低过该温度固定液吸附试样; C. 柱温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和最低使用温度范围之内; D. 柱温必须控制在组分最佳分离温度。
10. 填充柱气相色谱中,有关柱温的论述正确的是:(A )
A.柱温增高,色谱峰变窄变高,分离度下降; B.柱温降低,色谱峰变窄变高,分离度下降;
C.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公式中均不包含温度项,柱温变化与分离度无关; D.分离度涉及到动力学因素,与热力学因素无关。 11. 填充柱气相色谱中,有关柱温的论述正确的是:(C )
A.柱温增高,分配系数K变大,组分保留时间缩短; B.柱温增高,分配系数K变小,组分保留时间增加; C.柱温增高,分配系数K变小,组分保留时间缩短; D. 柱温与分配系数K无关。
12. 填充柱气相色谱中,有关柱温的论述正确的是:(D )
A.降低柱温,分离度增加,故通常需要在较低温度下分离; B.降低柱温,分离度增加,故通常存在着一个最低分离温度; C.降低柱温,分离度增加,通过速率理论可找出最佳分离温度点; D. 降低柱温,组分保留时间增加的同时色谱峰宽也在增加。 13. 填充柱气相色谱中,有关柱温的论述正确的是:(B )
A.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高于组分平均沸点时的温度; B.柱温一般选择在接近或略低于组分平均沸点时的温度; C.柱温一般选择在高于组分平均沸点20℃时的温度; D. 柱温一般选择在低于组分平均沸点20℃时的温度。 14. 气相色谱中,分析组分复杂、沸程宽的试样时通常采用:(A )
A.程序升温法; B.最高温度法;
C.平均柱温法; D.控制柱温多次分析法。
15. 气相色谱中,使用热导检测器时,载气对检测器灵敏度影响顺序是:(C)
A.氢气>氮气>氦气; B. 氮气>氢气>氦气; C.氢气>氦气>氮气; D.氦气>氢气>氮气。
16. 气相色谱中,使用FID作检测器时,通常使用的载气是下列哪一种?(B )
A.氢气; B.氮气; C.氦气; D.空气。
17. 气相色谱中,载气种类选择时,不需要考虑的是(D )
A.对柱效的影响; B.检测器要求; C.安全性、经济性; D.高选择性。
18. 气相色谱中,载气种类选择时,不需要考虑的是(D )
A.对柱效的影响; B.检测器要求; C.安全性、经济性; D.高选择性。 19. 填充柱气相色谱中,有关载气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
A.载气摩尔质量大,可抑制试样纵向扩散,提高柱效;
B.载气流速较大时,传质阻力项起主要作用,采用较小摩尔质量的载气(如H2),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C.载气流速较小时,传质阻力项起主要作用,采用较小摩尔质量的载气,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D. 在考虑载气对柱效的影响以及检测器要求,还要考虑载气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5.3.5 毛细管色谱分析
1. 毛细管色谱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 )
A.涡流扩散项; B.分子扩散项; C.传质阻力项; D.
2. 下列哪一项不是毛细管色谱柱的特点(D )
A.不装填料阻力小,长可达百米,柱效很高; B.气流单途径通过柱子,消除了涡流扩散;
C.柱内壁面积较大,涂层很薄,则气相和液相传质阻力大大降低; D.可分析高沸点物质,应用范围扩大。 3. 毛细管色谱柱的长度(D )
A. 一般1~5米; B.不超过5~10米;
4.
5.
6.
7.
8.
C.不超过30米; D.通常在30~100米。 下列有关毛细管色谱的描述正确的是(D )
A.多采用化学键合或交联柱,液膜很薄,传质阻力项基本为零; B.柱子长度可达百米,柱阻力大,出峰时间长,色谱峰较宽; C.填充柱色谱与毛细管色谱的单位柱长的理论塔板数接近; D.毛细管色谱中消除了涡流扩散,有较高柱效。
目前应用最多、柱效很高的毛细管色谱柱类型是(B )
A. 载体涂渍开管柱; B.化学键合或交联柱; C.多孔层开管柱; D.涂壁开管柱。 毛细管柱内径很细,因而带来的主要问题是(C ) A. 载气流速很慢,导致出峰时间太长; B. 柱压力太大,带来管路密封问题;
C.允许通过的载气流量很小,进样量小,需采用分流技术; D.毛细管柱制备困难,并造成分析结果的重复性不好。 组分在毛细管柱后的流速慢,解决的方法是。(A )
A. 采用尾吹技术; B. 采用分流技术; C.采用加压增速技术; D.采用加热增速的技术。 下列有关毛细管色谱的描述正确的是(B )
A.柱后流出的试样组分量少,通常采用灵敏度高的热导检测器; B. 柱后流出的试样组分量少,通常采用灵敏度高的氢焰检测器; C.填充柱色谱与毛细管色谱的单位柱长的理论塔板数接近; D.毛细管色谱的分离效率大大增加,但灵敏度下降。
5.3.6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1.气相色谱主要应用于分析:(D )
A. 无机气体试样; B. 常温下为气体的试样; C.气体和低沸点试样; D.沸点低于400℃的试样。 2.不能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是:(B )
A. 无机气体试样; B. 热不稳定试样; C.有机试样; D.沸点高于200℃的试样。 3.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空气时:(C )
A. 仅能分离氧气和氮气; B. 能分离氧气、氮气及惰性气体总量; C.能分离氧气、氮气及惰性气体; D.仅能分离有机气体与无机气体。 4.对于热不稳定物质:(C )
A. 需要在常温下采用气相色谱分析; B. 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分析; C.转换成高沸点衍生物后分析; D.需要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
6.1.1 光的基本性质
1. 下列有关光分析法的论述部正确的是哪一项?(D )
A. 基于物质光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之为光分析法;
B.光分析法可分为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
C. 光谱分析法是指在光的作用下,通过测量物质产生的发射光、吸收光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D. 质谱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光分析法。
2.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D )
A. 100 nm~400nm; B. 200 nm~600 nm;
C. 100 nm~600 nm;D. 400 nm~800 nm。 3. 近紫外光波长范围是指(C )
A. 100 nm~400nm; B. 100 nm~200 nm;
C. 200 nm~400 nm;D. 400 nm~600 nm。 4. 吸收光度分析法是指(A )
A. 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B.依据物质对光的全部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C. 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衍射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D. 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反射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B )
A. 分子内层价电子跃迁光谱; B.分子外层价电子跃迁光谱;
C. 原子内层价电子跃迁光谱;D. 原子外层价电子跃迁光谱。 6.可见吸收光谱主要用于(C )
A. 能吸收光的物质的测量; B.有色或无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C. 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D. 无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7.波数是指(C )
A. 单位波长内波的个数; B.单位长度内波的个数;
C. 波长的倒数;D. 吸收的最大波长。 8.下列描述部正确的是(A )
A.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B.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C. 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小; D.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低,其能量越大。
9. 某有色物质吸收580 ~ 620 nm 波长的光,因此,该物质呈现的颜色是( A )
A. 蓝; B. 红;C. 绿; D. 紫。
10. 关于物质对光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随着浓度的改变会有所移动; B. 不同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一定不同;
C. 相同物质的吸收曲线不随浓度的改变发生形状变化;
D. 条件一定,物质在同一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随着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11.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B )
A. 能量越大; B. 波长越长; C. 波数越大; D. 频率越高。
12.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吸收了白光中某些波长的光所致,CuSO4溶液呈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 C )
A. 蓝色光波; B. 绿色光波; C. 黄色光波; D. 青色光波。 13. 溶液呈线不同颜色是因为 ( A )
A.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B. 物质本身发出光; C. 物质对照射光的反射; D. 物质对光的衍射。 14. 分光光度法是 ( D )
A. 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光区辐射能的发射以研究物质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