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CO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B.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C.Al2O3和Na2O按物质的量比1:1投入水中可得到澄清溶液

D.金属铝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前面,铝与强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2.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选 ① 项 A 浓盐酸 MnO2 干燥红色布条 B 稀硝酸 铜粉 空气 ② ③ ④ 实验目的或结论 NaOH溶液 干燥布条不褪色 NaOH溶液 制备收集NO C 浓硫酸 木炭 品红溶液 NaOH溶液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D 浓氨水 NaOH固体 空气 水 制备收集氨气 3.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粗硅B.Mg(OH)2C.Fe2O3

D.AgNO3(aq)

4.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 、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2+

装置 SiCl4Si

Mg 无水FeCl3

Ag

MgCl2(aq) FeCl3(aq)

[ Ag(NO3)2]OH(aq)

A.1:1:4

B.1:3:1

C.3:3:8

D.1:1:1

5.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 物质编号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a N2 Na Si Al2O3 b NO2 Na2O2 SiO2 NaAlO2 c NO NaOH H2SiO3 Al d HNO3 NaCl Na2SiO3 Al(OH)3 6.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是 ①Na2O2—供氧剂 ②晶体Si—太阳能电池 ③AgI—人工降雨 ④NaCl—制纯碱 ⑤Al2O3—焊接钢轨 ⑥NaClO—消毒剂 ⑦Fe2O3—红色油漆或涂料 ⑧SO2—食品防腐剂 ⑨NH3—制冷剂 ⑩水玻璃—耐火材料 A.①④⑤⑧⑨ B.①②③⑥⑦⑨ C.①②③④⑥⑦⑨⑩ D.①②③④⑥⑦⑨

7.在l00mL密度为1.2g/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金属完全溶解(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5. lg。则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 B.当生成沉淀的量最多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最小为l00mL C.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4 mol/L D.参加反应金属总质量( m)为9.6g>m>3. 6g

8.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不一定能产生沉淀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甲 CO2 HCl NO2 CO2 乙 SO2 CO2 SO2 NH3 丙 石灰水 石灰水 BaCl2 CaCl2 A.②④ B.① C.①③ D.④

9.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C.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可以降低SO2对大气的污染

D.CO、SO2、NO、NO2都是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气体,它们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10.现取mg镁铝合金在一定量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溶解(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bmol/LNaOH溶液,当滴加到V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g。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沉淀中OH的质量为(n-m)g B.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mmol 17C.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

2.24(n?m)L

51D.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mbv?)mol 51100011.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泥沙及Ca、Mg等杂质时,不涉及化学变化过程 B.工业上,通过电解“精盐”水溶液可以制取金属钠 C.第②步的反应条件是“在空气中直接加热” D.第③、④、⑤步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

2+

A.瓶中盛满水,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a口进气干燥NH3 C.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瓶中装满水,b口进气,通过排水量可测量所制备H2的体积

13.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