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闫杰

来源:《新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 要】“学困生”更多层面的表现为底子薄学而不会、习惯差根本不学两种类型。他们的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学习素养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达不考纲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应主动寻求转化方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教学措施

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总能碰到这样一群学生,他们被打上了一个固化的“学困生”标签。通常来说,“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上不善于动脑、动手、动口,非常懒惰,碰到一点困难就畏手畏脚,不敢向前。笔者专门查询了“学困生”的定义,“学困生”更多的包括底子薄学而不会、习惯差根本不学两种类型。他们的知识储备、智力水平、道德品质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达不到考纲的要求。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线教师可谓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但转化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学困生”跟上学习节奏,甚而转变为“学优生”就成了教师必修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实践,简要谈谈具体的措施。

一、坚定信心,相信“差生”其实并不差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转化的,我们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由于班级内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起始阶段接受的教育水平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再加上个体间性格的差异性,学生的优劣显而易见。但作为教师一定始终相信“差生”其实并不差,成绩的好坏只是暂时的,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是可以转化的。因为转化学困生远比培养优秀生更重要。 二、春风化雨,相信学生的潜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导致学困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专门调研了高中三个学段的学困生,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导致学困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家庭原因能占到60%,其次智力发育水平占25%,其他因素约占15%。通过对学困生的调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对症下药。教师应主动走进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当学生的第二父母,关心、关爱他们,以弥补学困生缺失的家庭亲情,用强烈的爱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其实并不差,只要肯干、能干,一定可以实现逆袭。 学困生经常遭受周围同学的讥讽和家长的斥责,许多学困生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变得极度敏感,情绪低落、胆小怕事,要撕下他们的标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笔者认为,关心、爱护和情感是贴近学生内心的最好途径,教师放下身段,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困生做朋友,懂得分享学困生的苦乐,让学困生感受不一样的温暖,学困生的心扉才能打开。课堂上要坚持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采用多种形式表扬他们,激励远比斥责的效果要好,教师的表扬与肯定会大大提升学困生的信心,在无数次的表扬和肯定后,最终能使学困生实现自我肯定。

三、好差同桌,发挥优秀生的传帮带作用

针对学困生上课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在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带差”的原则,在编排座次的时候让优生与学困生结成对子。提前给优秀生提出监管的要求,课堂上一旦发现学困生精力不集中、摆弄小物件,打瞌睡等现象能及时提醒,用外在的驱动力把学困生从游离状态拉回来。为克服学困生不良习惯,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由学困生回答,依据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及时肯定答对的问题,学困生回答不了的由同桌优秀生代为回答,在课下时间让优秀生及时跟进,解答学困生课堂上回答错误的问题。通过不间断的课堂提问,最终能帮助学困生养成不懂就问、勤学勤问的好习惯。 四、分层训练,激发学困生的成就感

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斩获,笔者在练习和考试中将试题设计成三个层次:必做的通关题、选做的能力题和拔高的拓展题。选编的习题有梯度、难易结合,面向大多数学生,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做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思维。学困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基础通关题为学困生必做题,让学困生在做好基础题的过程中积累自信,从而提升他们的成就感,进而为接下来冲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做好铺垫。 五、注意细节,化解学困生的压力

教师应不歧视智力水平低下的学困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维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教师还应多于学生的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用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真正发挥家校合力,让学生在校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最该做的就是要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充分了解学情,恰当地改变授课方法。如上新授课时,尽量做到知识网络化,利用思维导图把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合,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当堂知识的重难点;上试卷讲评课时,尽量将试题的分析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教师要做的就是对错误解析进行“拨乱反正”,一堂课下来师生均有收获,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性课堂就能建立。

“学困生”的标签不是揭不掉的,当然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也绝不会一帆风顺,它一定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拼上自己的真心,用爱包容学生、温暖学生,相信在教师循循善诱、暖意融融的说教中,学困生不再困惑,教師今天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换来明天的桃李芬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