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

5孔乙己

1.主题解说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2.重点突破

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由于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而长期为考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已经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提示二:是阶级压迫、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造成的。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就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那么毒辣凶狠,这就表明剥削者对被剥削者是多么的凶狠无情;咸亨酒店里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己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这就表明人情的淡薄与冷漠。 3.难点攻克

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一: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也不能确切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大约”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提示二:孔乙己是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酒,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很合乎逻辑的,“的确”写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提示三:结尾处看似矛盾的词语却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4.结构图解

取笑新伤疤——开端 讥笑总落第

情节 为偷书作辩 发展 故事 教伙计识字 分食茴香豆

断腿的悲惨——高潮和结局 5.学法点津

“言为心声”绘人物

语文老师常常说我们作文中的人“站”不起来,“走”不出来,甚至文中人物连话都说得无趣无味。现在,让我们走进《孔乙己》一文,跟鲁迅先生学学描写人物语言的高招吧!

例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例2孔乙己说道,“我的茴香豆不多了。” ........

抓特点:比较例1和例2的加点部分可以发现,“本色”语言非常关键。一个人物所说的话要符合他的身份、职业和阅历。孔乙己一直以读书人自居,他说的话通常都是半文半白,而非生活化、

1

大众式,鲁迅先生用一句“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即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他的穷酸迂腐。另外,写人物语言不能总是“我说”“他说”,要在“说”前添加对说话者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刻画,看似是辅助性的描写手段,但会让人物更鲜活、丰满。“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表明他的慌乱,“弯腰下去”则活现了他对孩子们慈爱、和蔼的态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荤菜( ) 附和( ) 阔绰( ) ...

颓唐( ) 羼水( ) 绽出(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B.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C.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婉惜的样子。 D.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3.用恰当的词语或四字短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

(1)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气,生活奢侈。( ) (2)他的眼色,很像真诚地请求掌柜,不要再提。( )

(3)孔乙己立刻显出精神委靡、心神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外面的短衣主顾,即使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但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 C.孔乙己一到店,喝酒的人便都所有的看着他笑。 D.为了避免不再遭到嘲笑,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5.课文中运用了不少的省略号,化无声为有声。其作用分别有:表示话未说完;表示内容省略;表示说话时被人抢白;表示意思的跃进;表示话题转换等。下面句中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 (2)“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 ) (4)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 6.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2

7.鲁迅是中国文坛的巨匠。他逝世时,人们献了很多挽联。请揣摩语境,将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莽原》《奔流》《噩梦》《野草》《而已》填在下面横线上,使之成为一副工整的对联。

踏 、刈 ,《热风》 ,一生 ; 痛《毁灭》、叹 ,《十月》 ,万众 。 8.“鲁迅作品复习”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列成一张表,布置了三项学习活动,请参与。 (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作品中的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2)活动二:观点争鸣

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老师摘引了三句话(见下),组织大家探讨鲁迅是“绝望而反抗者”还是“希望而战斗者”,请你也来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②③陈述理由。

① 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致赵其文,一 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

②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③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生命的路》)

(3)活动三:薪火相传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上面所列举的六册中的两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