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
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
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i=mi/c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
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田和城市。
29、生物量:又称“现有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30、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质、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31、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3、社会经济环境:以人(人体或人群)为中心,由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和副产品及其关系、状态和
过程的总体。
34、目标人口:是指受拟建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那部分人口。 35、外部不经济性:是经济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36、机会成本:我们把其他使用方案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利用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 37、文物环境: 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的名胜古迹区。
38、视觉影响评价:是指运用环境美学观点,依据不同功能区的美学标准,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景
观变化,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进行预测影响分析与评价的过程。
39、文化环境: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关系,古文化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等,以及重
要历史遗址、化石遗址等具有环境价值的文物,既是文物保护对象。也是环境保护的对象。即所谓的文化环境。
40、文物环境评价:是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史迹文物改变的程度,文物周围环境的改变程度,以及
对这些改变导致文物价值的变化进行评价。
二、填空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3、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4、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5、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导向功能。 6、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试行的时间2003年9月1日。
7、环境标准体系按类别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七类。按照标准制定颁布机关的行政级别分为国家、地方两级。
8、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前者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管理,后者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9、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分为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和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三个阶段。所有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营阶段的影响;预测又分为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丰、枯、平水期。 10、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1、污染物调查中核实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般有三种方法,分别为物料衡算法、代入系数法、实测法。 12、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包括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等九种,其中的大部分按是否能在水体中衰减变化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两大类。
13、根据水域的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水域分为五类;Ⅰ类水域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14、地表水的预测分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个时期。一般而言,枯水期自净能力最小,三级评价要求预测枯水时期的环境影响。
15、确定地表评价工作等级的四个因素分别是根据拟建设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_、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化的特点、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
16、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风、辐射与云、天气形势、下垫面的条件。
17、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类功能区,其中:一类功能区主要指适用于_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18、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排放量Pi<2.5×108建设项目,其评价等级为三级。 19、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排放量Pi>2.5×109建设项目,其评价等级为一级。
20、按照pasquill对大气稳定度的分类方法有A、B、C、D、E、F类,其中属于稳定状态类的是F。属于不稳定类的是B。
2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时,土壤布点一般使用网格方法。
22、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划分为土壤污染型影响、土壤退化型影响、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 23、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污染、土壤退化破坏。
24、工业工程对土壤环境影响有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
25、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土壤的环境影响有占用土地资源诱发土壤—地质环境的灾害、引发土壤盐泽化、促进土壤沼泽化促使河口土壤肥力下降、海岸后退。 26、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27、声压为80dBA和70dBA的声源叠加后是80dBA。
28、环境噪声评价一般一级评价要求该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为评价工作范围;对机场要求飞行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为评价范围。
29、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增高量在5—10dB (A)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噪声环境评价按一级评价。一般建设前后增高量在3 dB (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噪声环境评价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30、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旧区改造。 31、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一是指令约束下的总量控制,二是环境容量约束下的总量控制。
32、某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土壤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土壤退化现状评价、土壤现状破坏评价三个方面。
33、区域环境容量从环境要素可分大气、水、土壤、生物。
34、区域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可分为指令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约束下的总量控制两类。 35、建立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完备性、可量性、区域性、规范性等五条原则。 36、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总量。
37、植被覆盖率是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8、生物多样性是指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质、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39、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1—2Km。
40、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包括影响因素识别,影响对象识别,影响后果与程序识别。
4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一级评价范围为8—30Km,二级评价范围为2—8Km,三级评价范围为1—2Km。
42、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减缓措施有保护、恢复、补偿、建设。
43、如果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为γ,干绝热的垂直递减率为γd,那么当γ<γd 时,大气稳定;当γ=γd 时,大气不稳定;当γ>γd 时,大气为中性层结。
44、大气污染按照相态可分为气态、固态、液态。而根据他们的化学组成可分为含氮、含硫、含碳、氯代化物、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五种。
4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时目标人口确定的。凡居于此范畴都可以划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46、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敏感区有农业基地区、森林生态保护区、沿海滩涂地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少数民族居住区。
47、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有专业判断法、调查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 三、问答题
1、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能满足以下条件? 答:
[1] 基本上适应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