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 + 鼓励 = 成功
五(1)班
每次看到班里那几个特调皮的学生,我常常会感叹:他们是坏学生吗?不,不是的。他们也是一张天真纯洁的白纸,可以描绘出一张张美丽的蓝图。但看到他们不听话时,我又常常会想: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像某某同学那样,那教书就真是一种享受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何况家庭、经历都迥然不同的学生呢?每个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上个别特殊学生,他们或者性格孤僻,或者生活、学习习惯非常不好,或者智力有一定障碍,他们无疑会给教学和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他们身上,老师往往耗时颇多却收效甚小。作为班主任我常常被他们制造出的大大小小的麻烦弄得不胜其烦,筋疲力尽之余不时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我的答案是:一个也不放弃。
是我们班上长得既漂亮又聪明的一个男孩子,近段时间以来作业不做,一叫到办公室来就没声音了,说实话,也常为他的“不听话”而烦恼。那是本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一个早上,小干部告诉我,陈同学今天又迟到了,我把他叫来了解了情况,好好的谈了谈;可接下来几天时好时坏,一天,他来的很晚,而且语、数、英课代表在检查家庭作业时,发现陈同学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就向我汇报。我看了一下课代表拿上来的本子,果然,语文作业只草草写了两行字、数学、英语压根就没有做。我的脸色一下子变了,看着我怒气冲冲的脸,陈同学抿着一张嘴,楞是一言不发。我更是火冒三丈,从学生的责任说到了完成作业的必要性,从老师的辛苦说到了家长对他的期望,从集体的荣誉说到了良好习惯的养成??看着他低下了头,我以为他已经把我的话记到了心里,下次决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第二天没有迟到了,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了,可英语没有做,我想想也就没有批评他,只是晓之以理的教育了他;可哪知第三天早上,他似乎故意向我挑战似的,不仅早上依然迟到,而且交上来的家庭作业干脆就是完全的空白。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因为说实话,做其思想教育工作,态度配合却不见行动;以情感之,换来一时之效却难以持久。作业拖拉,让人给盯着多写几遍??这样我自己已累得半死,可学生心里反感,行动上就不可能配合。此时我不知道说什么,该说些什么,但很奇怪我一点不生气,就平静的看着他,慢慢的他有
了些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后来,面对这个“顽固不化”的孩子,我强迫自己只许去看他的优点,而且创造机会强调并发挥他们的优点。比如,让他负责倒垃圾;让他在打扫卫生时负责检查,甚至在他连续几天不迟到时表扬他并奖励他小五角星??这样做的结果,他很少迟到了,做家庭作业的次数由少到多了??尽管后来他有反复,虽然没能一下子完全改变孩子,但至少,他的表现积极了,但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反思:的点滴进步,让我想到了很多:好孩子总会被赏识,坏孩子则常被抱怨,而抱怨常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确实像陈同学这样的孩子,他令老师头疼,使同学生畏,让父母担忧,或许他就是我们所说的坏孩子。而事实上,我们面对的永远是一群发展不均衡的孩子,同一个孩子,也许他在这方面很优秀,在那方面却不行;在某一段时间很差劲,在另一段时间却有一定的进步;这就是个体差异。孩子生来并无好坏之分,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可爱之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认识。我们做教师的,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仅以成绩好坏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并对我们眼中的“差生”并滥施惩罚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只能永远排在后面,这样将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这与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很多孩子成绩差表现差是有客观原因的。原先的基础、家庭环境、教育教学方式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及行为表现,教师更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帮助、引导、甚至等待孩子的进步。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接触这样的孩子,更让我坚信: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特点、表现不同而已,在批评孩子的同时,我们更应给孩子以更多的宽容和信心。即使是对孩子的批评,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我们的期待,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之心灵相通,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