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27605

1. 漏出液 为非炎性积液,淡黄,浆液性,透明或微混,不自凝。其发生机制有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

③淋巴回流受阻④纳水潴留

2.

粘蛋白 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在稀乙酸溶液中产生白色雾状沉淀(Rivalta试验)。浆膜间皮细胞在炎症反

应次级下分泌增加。定量检验采用双缩脲法,祖坟测定用蛋白电泳。

3.

出血性疾病 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机体止血、凝血活性的减弱或抗凝血、纤溶活性的增强,引起自发性或轻微外

伤后出血难止的一类疾病。

4.

脱落细胞学 属于细胞病理学,是采用人体各部位的上皮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门学

科。

5.

增生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加强,数目增多,常伴有细胞体积增大。多由慢性炎症或其他理化因素刺激所致。

再生 当组织损伤后,由邻近组织的同类细胞增殖补充的过程。细胞形态与增生的细胞相似,常伴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

6.

7. 化生 一种成熟的组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被另一类型的成熟组织所替代的过程。如鳞化。

8.

核异质 上皮细胞的核异常,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过渡细胞。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

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报纸尚正常。

9. 异常角化 鳞状上皮细胞胞质的成熟程度超过胞核的成熟程度,又称不成熟角化或角化不良。使用巴氏染色法染色。

10.

Ph染色体 即费城染色体,是缺失长臂的22号染色体,形成机理是t(9;22)(q34;q11)。可作为确诊CML的主要依据及衡量

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2.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企业正是单克隆浆细胞过渡增

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并侵犯骨髓,引起骨髓破坏、古铜或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功不

全及免疫功能异常。

13. 霍奇金病 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生引起的淋巴瘤,分为结节硬化型、淋巴

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14. 非霍奇金病 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生引起的淋巴瘤,分为滤泡型和弥散型。

15. R-S细胞 是霍奇金淋巴瘤含有的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

双叶或多叶状,形态相同状如鹰眼及所谓“镜影”核。

16. 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x109/L,由于白细胞十一中性粒细胞为主,因而也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7. 类白血病反应 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 18. 隐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达到17.1~34.2umol/L时,虽然超过了正常范围,但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称为隐性黄疸。

19.

血友病 一组遗传性因子Ⅷ和Ⅸ基因缺陷、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插入等导致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酶原酶的功能发

生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B,是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分别位于Xq28、Xq27

20. 补体结合试验 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种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实验。

21.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谱。患者血液中存在高效价的自身抗体

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之一。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某种原因使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时,也会导致相应的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分器官特异性(甲状腺感言、addision病、自免贫)和非器官特异性(SLE、RA)。

23.

类风湿因子 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最多见于类风

湿性关节炎。

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是一组存在于红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基因。其编码的基因产物为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

25. 组织相容性 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程度,如相容则不相互排斥,不相容就会出现排斥反应。

26.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将发光系统和免疫反应相结合,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同时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发光反应的高

敏感性。

27.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TRFIA是一种非同位素免疫分析技术,它用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根据镧系元素螯合物的发

光特点,用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同事检测波长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信号分辨,可有效地排除非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提高

了分析灵敏度。

28. 肿瘤标志物 细胞癌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正常细胞缺乏或含量极微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物质,也有可能是宿主细胞针对癌

细胞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和质上与正常状态或良性疾病时明显不同。

29. 异位激素 由非分泌腺体组织异常分泌的激素。如肺癌细胞分泌的ACTH。

30. 移植 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从其原部位移植到字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替代或补偿所丧失的结构和(或)功能的治疗方

法。

31. 同系移植 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异体间移植,如同卵双生间移植或同种纯系动物间的移植,移植效果与自身移植相同。 32. 超敏反应 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

特异性免疫应答,亦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33. Ⅰ型超敏反应 由于变应原再次进入人体后引发的速发型超敏反应,由IgE介导引起。常见过敏性休克、哮喘、闭眼、胃肠炎

和荨麻疹。

34. Ⅱ型超敏反应 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和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

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常见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溶贫、药物过敏性血

细胞减少症。

35. Ⅲ型超敏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主要IgG、IgM,也可以是IgA)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寂于局

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引起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为主

要特征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常见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病

(SLE,R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36. Ⅳ型超敏反应 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2单个细胞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

炎症反应。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h发生,故称迟发型超敏反应。常见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

反应。

37. 免疫增殖病 IPD是指因免疫器官,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淋巴和单核巨噬系统)异常增生(包括良性或恶性)所致的一组疾病,

表现出免疫功能异常或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和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38. 免疫缺陷病 IDD是由遗传或其他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致的免疫功能不全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征。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补体免疫缺陷缺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