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五套中考模拟试卷)最新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参考答案

考点解读

考点1 分子 分子 不停 做无规则运动 引 斥 高 彼此进入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快

考点2 动能 分子势能 转移 转化 温度差 减小 降低 增大 升高 增大 减小 J 考点3 升温 吸热 质量 控制变量法 水 强 热量 质量 温度 J/(kg·℃) 各个击破 例1 A

题组训练 1.A 2.无规则运动 3.汽车 扩散 液化 例2 B

题组训练 4.B 5.增加 做功 6.热传递

7

例3 2.52×10 热传递

3

题组训练 7.比热容 4×10 8.吸收 大 9.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整合集训

1.A 2.C 3.C 4.B 5.C 6.B 7.做功 比热容 减小 8.变大 9.无污染 热传递 90 10.

53

扩散 引力 11.小于 5.88×1012.甲 2.1×10 13.(1)A 确保使用外焰加热 (2)升高的温度 天平 (3)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63

14.由Q=cmΔt可得:Δt=Q/cm=2.1×10 J/[4.2×10 J/(kg·℃)×200 kg]=2.5 ℃. 15.设需要90 ℃的热水质量为m1,20 ℃水质量为m2,由题意得:Q吸=Q放,所以c1m1Δt1=c2m2Δt2;因c1=c2,所以m1=

m2(t-t2)10 kg(40 ℃-20 ℃)

==4 kg.

t1-t90 ℃-40 ℃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1.6m B.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

C.人体的体积为0.5m3 D.教室里的一盏灯管照明灯的功率为400W 【答案】B

【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A、学校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中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约为7m/s,百米跑所用时间,故B符合实际情况;

C、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的体积为,故

C不符合实际情况;

D、教室里的一盏灯管照明灯的功率为40W,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2.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选项A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改变了水的温度;选项B、C、D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选A。 【考点定位】改变内能的途径

3.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的所运货物的总质量比在地球上时的总质量变小了 C.“天舟一号”和地面控制指挥站之间的联系依靠的是超声波 D.“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

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递信息。

【详解】A、“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从地球到太空,“天舟一号”的总质量不变,故B错误;

C、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且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天舟一号”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控制指挥站联系,故C错误;

D、“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围绕地球运转,它们相对于地球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 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

A.P甲<P乙, FA=FB B.P甲<P乙, FA>FB

C.P甲>P乙, FA=FB D.P甲>P乙, FA<FB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A、B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由图可知:A在甲液体中漂浮,B在乙液体中悬浮,

由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可知:FA=G,FB=G,所以FA=FB;(2)甲液体中的A漂浮,ρ甲液>ρA,乙液体中的B悬浮,ρ乙液=ρ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液>ρ乙液;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所以由p=ρ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p甲>p乙.故C正确;故应选C。 【考点定位】压强和浮力

5.图中,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1和L2总电流的电路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详解】A、灯L1、L2并联,电流表与L1串联,测量L1的电流,且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接线柱接反,故A不符合题意;B、灯L1、L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即测L1和L2的电流,故B符合题意;C、灯L1、L2并联,电流表与L2串联,故C不符合题意;D、灯L1、L2并联,电流表与L1串联,测量L1的电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L1和L2并联,用电流表测量灯泡L1和L2的总电流,根据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应将电流表接在干路上;并且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6.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现象 B.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基色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从1.2f处移动到3.9f处,移动过程中实像是逐渐变小的 【答案】A

【解析】【分析】(1)镜面反射能够成像,即平面镜成像;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共同决定。

(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详解】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正确;

C、在物距一定时,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因此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C正确;

D、因为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从1.2f移动到3.9f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A。

7.以下对四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图实验是著名的法拉第实验

B.乙图实验可用来演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C.丙图实验中通电螺线管的A端是S极 D.丁图实验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C

【解析】【分析】涉及的物理原理: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利用安培定则可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做出判断。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

【详解】A、如图实验演示的是电流的磁效应,是著名的奥斯特实验,故A错误; B、如图,图中没有电源,演示电磁感应原理,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故B错误;

C、如图,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右端为螺线管的N极,即B端为N极,A端为S极,故C正确;

D、如图,图中有电源,可用来演示电动机的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来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分清楚研究电磁感应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两个实验,两个实验从图看很相似,容易混淆,区分的方法是,有电源的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实验,有灵敏电流计的是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

8.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 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费距离杠杆。

B. 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费距离杠杆。C. 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费距离杠杆。D. 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省距离杠杆。故选D.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