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金化痰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浅谈清金化痰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清金化痰汤;支气管炎;止咳;祛痰;平喘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苓、桑白皮、山栀、贝母、桔梗、麦冬等) 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0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3.75%。结论:本疗法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组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急性发作多由下呼吸道感染所诱发[1],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或)喘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2],如《丹溪心法咳嗽》所述:“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提示了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日久则痰瘀阻碍肺气,痰瘀不除则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临床上中老年人多见,并且在秋冬季气候变化时尤为显著。本院应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68例,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在65±10.5岁;平均病程在3~22年。以2002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订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诊断标准[3],此80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2研究方法

1.2.1方剂组成清金化痰汤加减方:瓜蒌25g,麦冬15g,橘红12g,黄芩、桑白皮、山栀、浙贝母、知母、杏仁、桔梗、茯苓各10g,炙甘草6g。乏力、头晕加党参15g-30g,便秘加麻子仁12-30g,炒槟榔15g,或生大黄10g,喘促加地龙、白果各10g,喘促、心悸、胸闷加葶苈子、枳壳各10g。每天一剂,十四天为一疗程。

1.2.2判断指标疗效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祛痰、止咳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估。咳嗽:轻度(+)为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为昼夜频繁咳嗽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1.2.3疗效评估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控制:咳嗽、咳痰症状不足轻度或消失。显效:咳嗽、咳痰症状由(+++)转为(+),或由(+++)转为(一);好转:咳嗽、咳痰症状由(++)转为(+)或由(+)转为(一);无效:咳嗽、咳痰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结果

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临床治愈(咳喘、咳嗽等症明显缓解,随访1年未复发)52例;好转(咳喘、咳嗽等症状好转)23例;无效(服药1个疗程,咳喘、咳嗽等症状无明显变化)5例。总有效率93.7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与理化、感染、过敏、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3]。隶属于中医“咳嗽”、“喘病”、“哮病”、“肺胀”等范畴。其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且病情反复,病程较长,易出现肺、脾、肾虚损,阴阳失调,久之导致痰瘀交阻的复杂病机[4]。慢性支气管炎以咳、痰、喘三症为主,属中医的咳嗽、哮喘、痰饮之证,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本病因外感之淫之邪,触动伏痰,痰阻气道而为病,痰饮内伏是为病的内在因素,痰由湿生,湿聚成痰。肺失通调之权,水湿为聚,酿痰成饮,上渍于肺,留滞肺脏,阻塞气道,以致肺气宣降失司,造成咳嗽、痰多、哮喘等症。 应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其中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自消;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黄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