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 614现代汉语(A)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普通话中“衣”、“移”、“以”、“亿”的不同,主要是( )的不同。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 2.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汉字是( )。 A.休、涉、从、益 B.本、上、取、问 C.鸟、种、众、刃 D.恭、较、淼、甘 3.“蝴蝶在西双版纳的森林里飞舞”这句话包含的语素共有( )。 A.9个 B.8个 C.7个 D.11个 4.“底蕴、元音、休克”三个词分别属于( )。 A.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 B.古语词、行业语、外来词 C.外来词、行业语、方言词 D.方言词、行业语、外来词 5.“态度很端正”和“端正了态度”中的两个“端正”,“打了一斤油”和“打这儿往西”中的两个“打”分别是词的( )。 A.兼类现象和同音现象 B.同音现象和兼类现象 C.兼类现象和活用现象 D.活用现象和兼类现象 6.都属于区别词的一组是( )。 A.自然、偶然、现在、刚才 B.陆续、努力、经常、伟大 C.长久、平等、高级、低级 D.初级、中级、家用、小型 7.不是方位短语的一组是( )。 A.桌子上、箱子里、车厢下面 B.五十以下、松树旁、比赛中 C.晚上、心里、海外 D.两米之内、政治上、大门前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1页,共3页

科目代码及名称: 614现代汉语(A)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8.“他浪费了一个小时”和“他工作了一个小时”中的“一个小时”分别是( )。 A.补语、补语 B.宾语、宾语 C.宾语、补语 D.补语、宾语 9.下列问句属于正反问句的是( )。 A.隔壁班的那个男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B.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C.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D.他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10.下列句子属于复句的是( )。 A.除非杂技演员,才能在钢丝上骑车。 B.我回家的时候,小张已经走了。 C.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D.小兵和小武,她的两个儿子,都在上海读书。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每题1分,共10分) 1.“zhī”(之)、“zǐ”(子)和“rì”(日)等音节中的韵母按四呼归类应该归入齐齿呼。( ) 2.押韵的“韵”是指韵母,韵母相同或相近都可算作押韵。( ) 3.“笔画——笔划”、“人才——人材”、“倒霉——倒楣”、“推诿——推委”都是同音、同义而异形的异形词,因而是汉字定形中应该整理的对象。( ) 4.合成词“巨蜥”、“蛛网”和“中巴”、“面的”的形成,都是由于汉语联绵词和音译词音节语素化的结果。( ) 5.“姥姥、太太、姐姐、舅舅、爷爷”都是重叠式合成词。( ) 6.“抬头、小灶、黄花、小车”等语言形式都有词和短语两重性。( ) 7.“他是踢足球的”中的“的”是助词,“他会踢足球的”中的“的”是语气词。( ) 第2页,共3页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及名称: 614现代汉语(A)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8.“写得好”是述补短语,其中的补语可以是状态补语,也可以是可能补语。( ) 9.语用上的省略不改变句型,如省略了主语的变式句仍是主谓句。语用上的倒装也不改变句型,如主谓倒装句仍是主谓句。( ) 10.“我知道,如果我认真地去咀嚼科长的话,我自己的良心会受不住的。”这是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简述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2.分析普通话中下列各组音素的异同: (1)d和t (2)sh和r (3)o和e (4)u和ü 3.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4.简述现代汉语词汇方面的特点。 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如有歧义请作不同分析: (1)小张高兴得跳了起来 (2)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6.简述下列各组复句的区别: (1)“不是A,就是B”与“不是A,而是B” (2)“要么A,要么B”与“或者A,或者B” 7.举例说明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有学者认为,“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应由“横”变为“提”,“奥巴马”(英文:Obama) 应改译为“欧巴马”,“差点儿没摔倒”应改成“差点儿摔倒”。谈谈你对这类语言文字现象的看法。 2. 副词有时也跟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组合,如:“人不人,鬼不鬼的”,“最前头”,“最底层”,“今天才星期二”,“共50个学生”,“院子里净杂草”,“很女人”,“很淑女”,“最老百姓”等。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是否要受到语义等条件的限制?这类语法现象产生的动因是什么?谈谈你对这类语法现象的看法。

第3页,共3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