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统计指数 思考题及练习题

②计算百货公司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较的商品流转速度可变构 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进行因素分析;

评价整个公司商品流转工作的好坏。

19、某工厂1998—2002年三种产品产量和不变价格资料如下,试计算①以1998年为基期的定基指数;B、逐年环比指数;C、分析这两种指数之间的关系。 1990年不变 产 量 计量 产品 价格(元/单位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件) 甲 万件 15 240 250 300 320 320 乙 万件 8 500 550 500 480 500 丙 万件 5 800 900 1000 980 1200 要求:编制出以G,a, b, c表示的多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 20、甲、乙两企业某种产品产量及原材料消耗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产量(万件) 单耗(公斤) 单位原材料价格(元/公斤) 企业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85 90 21 19 8 9 乙 80 90 22 19 8 9 要求:计算该种产品原材料支出总额指数、产品总产量指数、单耗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并作简要分析。

21、试根据下表资料,从相对程度和绝对额两个方面分析原材料费用总额变动分别受产量(Q),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M)和材料价格(P)因素的影响。 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 每吨材料价格(P) 产量(Q) 材料 (M) (元) 产品 名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A 1.1 1.05 40 45 甲 100 120 B 0.5 0.48 15 22 A 2 2.1 40 45 乙 40 46 B 0.2 0.19 15 22 22、某工业企业工人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表所示: 工人数 工资总额(元) 按年龄分组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30岁以下 100 180 45000 84600 30~45岁 300 400 165000 232000 45岁以上 100 120 70000 90000 要求:(1)计算基期和报告期的总平均工资水平; (2)计算可变构成指数; (3)计算固定构成指数; (4)计算结构影响指数;

(5)说明可变构成、固定构成、结构影响指数之间的关系。

23、某管理局所属两个企业的资料如下: 职工人数(万劳动生产率(公斤/企业 产量(公斤) 劳动生产 人) 人) 名称 率指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10000 22000 1 2 1 1.1 110 乙 5000 6000 1 1 0.5 0.6 120 合计 15000 28000 2 3 0.75 0.933 124.4 这两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管理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试解释甲、乙两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为10%和20%,为什么平均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24.4%?

24、某企业报告期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总产值分别是80万元、32万元、150万元,产品价格报告期和基期相比分别为105%、100%和98%,该企业总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8.5%。试计算三种产品产量和价格总指数以及对总产值的影响。

25、某地区社会商品零售报告期为9.89亿元,比基期增加1.29亿元,零售物价指数涨了3%,试分析报告期比基期的商品销售量的变动情况。

26、某地区市场销售额,报告期为4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万元,销售量与上年相比上升3%,试计算:

(1)市场销售量总指数; (2)市场销售价格指数;

(3)由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27、某地区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个体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10%、104%、108.5%、118%,它们的固定权数分别为11%、29%、35%、25%,试计算这四类商品的零售物价指数。

28、某县外贸公司收购几种商品的价格2002年比2001年平均提高18.5%,收购额上升24%,试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收购量升(或降)了多少?

29、某省2002年社会农副产品收购额为67亿元,比2001年增长15.7%,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比2001年提高8.6%,试计算剔除价格影响后的2002年实际收购额和农副产品收购量指数。

30、某公司某种商品明年的计划销售额比今年增长32%,而价格提高10%,试求明年商品销售量比今年增长多少才能完成商品销售计划?

31、某啤酒厂今年啤酒产量比去年增长14%,生产费用增加16.3%,该厂啤酒成本变动幅度如何?

32、价格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买12%的消费品,求消费品物价指数。 33、某厂本年职工工资水平提高8%,职工人数增加5%,该厂工资总额将增减百分之几?

34、报告期粮食总产量增长12%,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问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如何变动?

35、某省单位职工的平均货币工资2002年比2001年提高13.2%,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的因素,实际工资上升5.8%,试推算2002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三、习题参考答案选答 (一) 填空题

2、总指数、类指数 4、综合、对比

6、同度量作用、权数作用

8、p0q0、p1q1

10、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2、连乘积、相加和

14、全面资料、全面资料、非全面资料 16、单项、复杂

18、指数、因素分析法、联系 20、87.62%

(二) 单项选择题

2、C 4、B 6、A 8、D 10、B 12、C 14、 B 16、A 18、B 20、C 22、C 24、D 26、B 28、D 30、C

(三) 多项选择题

2、ACD 4、ABDE 6、AC 8、BCD 10、BCE

12、ACDE 14、ABC 16、ABE 18、ABCDE 20、BC 22、ABD 24、ADE 26、BD

(四) 判断题

2、× 4、√ 6、√ 8、× 10、× 12、√ 14、×

(五) 简答题

2、统计指数有何重要作用?统计指数如何分类? 答:统计指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它以相对数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②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包括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③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按其标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按比较对象的不同,分为时间性指数、空间性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什么是指数化指标?在由两因素构成的经济现象中,指数化指标与同度量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在指数分析中,把所要研究的现象,即所要测定其变动的指标,称为指数化指标。将在经济意义上不能直接加总的现象的数量过渡到能够直接加总的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在由两因素构成的经济现象中,其中一个因素必然是数量指标,另一个因素则必然是质量指标。当我们要测定数量指标的变动时,则数量指标为指数化指标,而相应的质量指标就是同度量因素。反之,当我们要测定质量指标的变动时,质量指标为指数化指标,而同度量因素为相应的数量指标。随研究目的不同,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可互为同度量因素。

6、什么是综合指数?什么是平均数指数?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综合指数是两个具有经济意义并紧密联系的总量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数指数是通过个体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或加权调和平均数编制总指数的一种方法。

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同。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数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②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综合指数要求全面的资料,平均数指数既可用全面资料,也可用非全面资料;③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平均数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加以应用的情况外,主要是用于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一般不用于因素分析。综合指数因用于对比的总量指标有明确的经济内容,因此在经济分析中,不仅用于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方向和程度,而且用于因素分析,表明因素变动对结果变动影响的程度。

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平均数指数可以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加以应用。

8、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应编制哪几种平均指标指数?

答:两个不同时期同一经济内容的平均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叫平均指标指数。在简单现象总体划分为各个部分或局部的条件下,平均指标的变动往往取决于部分标志水平变动的影响和各个部分的单位数占总体比重变动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需要编制三种平均指标指数。它们是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它们组成如下的指数体系: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10、什么是指数体系?指数体系有何特征?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统计分析中,将一系列相互联系、彼此间在数量上存在推算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系。

统计指数体系一般具有三个特征:(1)具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2)体系中的单个指数在数量上能相互推算;(3)现象总变动差额等于各个因素变动差额的和。

指数体系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数量方面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绝对效果,即进行因素分析。 (六) 计算题 2、解

列表计算如下: 劳动生产率(万元/工人数 基期 报告期 假定期 人) 车间 Q0f0 Q0f1 Q1f1 Q0 f0 f1 Q1 甲 乙 丙 合计 200 180 400 — 240 200 500 — 40 50 150 — 50 60 200 — 8000 9000 60000 77000 12000 10000 12000 10800 100000 80000 124000 10080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