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分析》课程标准

《信息检索与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062253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 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 学分:2 学时: 3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于飞 2010.8.27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丽 2010.9.2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信息检索与分析》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与专门的实践操作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强化科技信息需求与表达,深入掌握科技信息查询与数据分析的知识、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资源体系、检索工具和方法解决科技类信息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增长,以达到全面强化学生的信息素质的目的。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通过理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信息检索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课程设计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情境单元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中,以情境单元为基础,通过实训、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战训练、上机操作等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深化。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1 与前导课程的关系

序号 1 2 3 前导课程名称 金融管理与实务 保险企业经营管理

表2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序号 1 后续课程名称 毕业实习 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理论指导 备注 为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备注 1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信息检索与分析》课程学习,使学生学会信息检索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树立良好的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思想。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理解合理合法构建专业信息资源体系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策略、信息检索步骤、信息检索结果的识别)

(3)掌握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 (4)能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能灵活运用专业信息检索来帮助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 2、方法能力目标 (1)统计分析能力 (2)excel操作能力 (3)文字表达能力 (4)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5)资料检索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洞察力和学习发展能力;

(2)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展现自我,善于协作,发挥团队力量

(3)培养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学习和训练中善于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善于沟通 (4)培养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调查作风,有较强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5)培养刻苦耐挫的从业精神,在学习和调查实践中不怕困难、百折不绕、磨炼意志 (6)培养评判创新能力,在学习和讨论中积极开展评判性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学习的创意性

(7)培养应急应变能力,对于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突发事件能够敏捷应变,靠自身力量来解决并获得成功的能力

见表3

五、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按照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相应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2

表3 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序号 项目(学习情境)名称 要求(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子项目 (子情境) 学习内容 (训练项目) 分析课题需求提取检索词;明确查询需求分项任务1:信息查询方法 任务一:信息检索方法 了解信息检索的意义和方法 确定查询方法;依据查询目标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查询途径构造检索式 外文数据库的检索与分项任务2:科技信息查询工具 利用;特种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网络科技信息的查询与利用 分项任务1:总量指标分析 能够运用综合指标分析工具对有关问题进行计算分析。 分项任务2:相对指标分析 认知总量指标 认知相对指标 4 案例分析、实训; 多媒体教考核方式:提问、现场操作 考核标准:基本知识与操作 1 1 案例分析、讨课本及相关网站 论、小组活动; 浏览相关统计书籍、杂志、浏览相关统计网站 多媒体教室、微机室 考核方式:举例说明有关概念。 考核标准: 学习态度 基本知识 学时建议 教学载体 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1 课本及相2 任务二:综合指标分析 分项任务3:集中趋势指标与离散程度指标分析 认知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4 关网站 浏览相关书籍、室、微机杂志、浏览相关网站 室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