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春

2018年春期本科补休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填空题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课程即科目、__课程即经验__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2.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

4.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

5.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计划、做《工作》、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6.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表现型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的问题。

8.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中间系统。 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科学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 10.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 11.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12.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的心理学家是格塞尔 13.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课程的教育理念。

14.直接教案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5.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1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1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8.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

19.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

2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21.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计划、做《工作》、回忆 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22.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 和教案 23.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观察者、儿童的榜样。

24.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论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1 / 10

25.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

26.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

27.直接教案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

2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映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

29.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3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效果的评

价。

3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和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32.在直接教案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 3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 斯坦豪斯 提出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 A 学习者的经验B教案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D)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B 中间系统C 外系统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A 蒙台梭利课程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案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案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BD) A 非真实性B积极情绪C目的导向D 自由选择 6.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B)。 A.博比特B.泰勒C.惠勒D.斯坦豪斯

7.(C)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A.行为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预设性目标 8.“光谱方案”是根据(A)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课程方案。 A.多元智能B.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C.成熟理论D.皮亚杰的建构理论

9.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AB)。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2 / 10

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10.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它体现了(A)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11.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B)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一?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12.(A)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瑞吉欧教育体系B凯M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 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D海伊斯科普课程

13.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B)。

A 主动学习B 发展-互动 C 小步递进D 主题网 14.“ECCD”词汇的出现说明了(A)的趋势。 A 保育和教育相结合B 反偏见课程的出现 C 课程全纳化D 课程多元文化化

15.在直接教案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AC)。 A 儿童行为的训练者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 C 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D儿童行为的强化者 16.方案教案法最早是由(B)提出的。 A 韦卡特B克伯屈C杜威D 皮亚杰

17.下列关于方案教案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BCD) A 方案教案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有固定的计划和程式。

B在方案教案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 C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方案教案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18.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D)

3 / 10

A 课程内容B 教育方法C 课程目的D 教育理念 19.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B)

A 蒙台梭利课程B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C 方案教案 D 直接教案模式 20.(C)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A 艾斯纳B 杜威C 斯坦豪斯D 泰勒 21.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是() A 指导者B 观察者C 训练者D 儿童的榜样

22.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 AB )。

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案D.强调儿童的动手操作

23.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D)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24.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B)。 A.博比特B.泰勒C.惠勒D.斯坦豪斯

25.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 ) A 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B 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C 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D 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

26.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ABD ) A 建构活动 B 调查活动, C日常生活联系活动 D戏剧扮演活动.

27.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B ) A 大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小系统 D 外系统

三、名词解释

1、五指活动课程:由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 家 陈鹤琴 先生创立的。他以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2、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该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主张应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

4 / 10

的课程设计模式。

3、外系统: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4、目标模式: 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5、日常生活活动:即指游戏活动和教案活动以外的、幼儿在园的其它活动,包括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起床、离园等与日常生活直接关联、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活动。

6、“光谱方案” :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7、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 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8、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案科目。分科课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9、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

10、单元教案: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11、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12、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13、形成性评价: 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14、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15、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

16、教案: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教案由教师立足于教案目标、教案任务和教案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案活动,教案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案的“结果”。 17、单元教案: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

5 /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