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文本拓展策略初探-2019年精选文档

阅读教学文本拓展策略初探

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认为“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实施中对课程内容的创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文本拓展广为流行并成为一种趋势,成了许多教师打造课堂亮点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追求课堂的开放性,倡导回归学生经验和生活,不少教师因有效地进行文本拓展而使语文课变得丰富、灵动、充满智慧与活力。然而,在认识理解和实际操作时,也有许多教师因把握不当导致出现偏差和异化。有的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误以为只有进行了拓展才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打着“拓展”旗号,以文本内容为由头,将语文课完全“切换”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时事分析课、影视音乐欣赏课等。还有的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独立思考去肆意拓展,热衷于搞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轻松花哨、宏观空泛的课堂教学,而对文本主体的内涵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一、文本拓展的时机应着眼于“准”

对文本的拓展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和延伸,这决定了拓展教学只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辅助环节”。它应该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并服务于文本的解读。这就要求教者在进行文本拓展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找准能进行拓展的时

机。基于此,教师可选择如下时机进行拓展:(1)为解读文本作课前拓展。为了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及与学习文本相关的铺垫性知识,为学生学习文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拟采用课前拓展。(2)为理解文本作课中拓展。阅读教学进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恰恰是进行拓展的良好时机,如释疑拓展、扩充拓展等。(3)为深化文本作课后拓展。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文本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当学生在学完文本正意犹未尽、悬而未决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开阔语文学习的视野。

二、拓展的内容选定应着手于“活”

这里的“活”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教师在选定文本拓展的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拓展要回归语文本质。文本解读,是老师带领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文本拓展作为语文课堂里一个重要环节,理所当然也应该是以这个为基点,要回归语文

本质。坚守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既是课堂拓展的起点,也是终点。 其次,拓展要把握好“度”。语文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学过程,进行文本拓展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迁移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度”:一是限度。文本拓展应建立在深入地理解与运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文本拓展的中心、拓展的数量进行限制,防止无限制的拓展取代课堂的语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学习效率,提高语文素养。二是适度。文本拓展不是流于形式、越多越好,不能只追求课堂的轰动效应,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要适当合理,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到头来让语文课处于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境地。正如于漪所言,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无疑就会打水漂。因此应该把握好拓展的适度。

三、拓展的实施过程应体现于“实”

文本拓展要有实效,必须因学生、因教材精心设计,精致操作。可尝试以下步骤。

一是感知文本,深入探究。在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读文本,努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选出体现主旨特色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关键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深入探究文本中典型的或具有迁移价值的知识点。二是感悟情感,拓展创新。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和联想想象,使教学内容向课外拓展。如可以针对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