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学习

东方语学院朝鲜语系152班 尹思霁(201522064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王向明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第四讲学习心得

我是本学期方留学的学生,第一次在海外课堂看到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的《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公开课视频,顿时感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研究下去。上周学习了王向明教授的第四讲风雨前行,主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王向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海外留学,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对视频认真观看解读,不仅仅是课堂要求的后三讲,我也对前三讲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下面,我仅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说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学习了王向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之后,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内,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在王向明教授的第四讲风雨前行中具体讲的就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艰辛探索,经验教训,才能总结出这样一个郑重的结论,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理论联系实际)

——王向明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第五讲学习心得

在继续学习了王向明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五讲关键抉择之后,我明白了改革

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我是一名文科生,过去我们常常提到改革开放,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却不知道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关系。不明白为什么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运用。而今通过王教授的课程,也可以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才会产生出现在我们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错误的案例示范。

而与之相对的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而改革开放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最佳实际案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思考

——王向明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第六讲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蕴含”在党的“结合”思想之中。

而这主要有两大过程:一是要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二是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三点: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真正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的方略,从而做到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把马克思主

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

理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这三点内涵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不管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是对中国的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在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落实,并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只有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作为当代发展中的个体,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认识自已,认清自已的工作、生活,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能够客观的分析,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精髓在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这也是我们当今中国大学生依旧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际现实意义所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