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知道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3、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4、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

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

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本插图,法律案例等。 预习要求:

课前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暑假中,老师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明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妈妈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每个月都会支付小明的生活费,可是爸爸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就不再支付小明的生活费了。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做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候小明又该怎么办呢? 2、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出本课话题:是的,小明的爸爸做的是不对的,他没有对小明尽抚养的义务,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这时候小明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在生活中,如果

有人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利用权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方面的常识。 3、板书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二、法律是什么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关于法律你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法律的知识。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法律的知识了解的还不真不少,法律在生活中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事情都与法律有关吗?

2、教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图片上的内容,想一想这些活动和法律有哪些关系? 预设:

图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依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乘客对提供服务的承运人有权依据自己的损失要求承运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依据《保险法》《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承运人应当参加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的保险公司,对承运人过失造成的第三方损失负有赔偿责任,故承保承运人责任险的保险公司与学生产生赔偿关系等等。

图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包含医患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医患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医患之间的消费关系,医患关系属于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由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医疗准入与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含资格、处方与医疗事故认定)等调整。

3、引导:除了课本上的这两个活动和法律有关之外,还有哪些活动也和法律有关呢? 预设:

同学们到学校上学。 人们到超市购物。 用手机发微信……

教师小结:是啊,这些活动都会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在法律的规定之下,我们的家都享有哪些权利呢?

4、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了解法律规定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5、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法律规定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并做相应的简单介绍。

预设:财产权、受教育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宗教信仰自由权、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以及取得赔偿的权利、政治权利、劳动权利等等。

教师小结:在法律的规定之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等各种权利。在法律的保护之下,我们就可以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6、过渡:其实,法律不但保护了我们的权利,让我们学习知识,快乐成长,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规。

出示课本第3页的下面两幅插图,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两幅图上有什么内容?规定我们要履行哪些义务?(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出示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7、法律规定我们除了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之外,还规定了我们要履行哪些义务? 预设:

1)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2)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3)宪法规定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6)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