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北京卷)解析版2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图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答案】D

【解析】考查维新变法运动。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利用江汉一带流行的民歌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之为“楚辞”,又称“骚体”,《离骚》是其著名的代表作。而楚国的位置正处于图中④的位置。故应选D。

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

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以来的东西方科技成就。依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成就,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是近代西欧的成就,《九章算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成就,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即大秦的成就,《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的成就,《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的著作。故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答案】A

第 1 页 共 12 页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混战不休,中央集权大为削弱。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杯酒释兵权、派文官到各地作知州、设通判、收财权归中央。三司使、枢密院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应选A。

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

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答案】C

【解析】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宋元时期,我国科技依然领先世界,《授时历》是一项重要表现;小说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突出成就,重要表现是《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商业城市众多,人口相对集中,而扬州是当时的重要商业城市。“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说明唐代宰相主要由北方人担任,不能佐证“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应选C。 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

“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考查新思潮的萌发。《海国图志》是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是介绍了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

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图9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图中墙上的画作是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不能体现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断发易服是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重要表现,符合

第 2 页 共 12 页

题意;图中使用电灯照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中国已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影响,符合题意;图中的饮食依然是中餐,体现不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故应选B。 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

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C

【解析】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单干、互助、小组、大组,特别关键的是合作社。这一发展变化过程,正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故应选C。

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

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A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十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B、C、D都是在这之后,即改革开放以后的措施,均可排除。故应选A。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美国国家结构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独立后的美国实行的邦联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致使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关税也不统一,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种局面,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联邦政府享有大权,各州在宪法范围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选项,③不合题意。故应选D。

21.图10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

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

第 3 页 共 12 页

图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