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题答案

稳定。

7.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收到限制,只能在地面和逆温层之间进行,描述这种扩散的模型叫“封闭型”扩散模型。

8.城市中的街道和公路上的汽车排气可以作为线源。线源分为无限长线源和有限长线源。 9.按地面最大浓度计算烟囱高度的依据是保证污染物的地面最大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

三、简答题 1、高斯扩散模型的主要假设是什么?

2.请写出无界空间连续点源高斯扩散模式(C(x,y,z))、有界高架连续点源高斯扩散模式(C(x,y,z,H))、高架连续点源地面任意一点浓度扩散模式(C(x,y,0,H))、以及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扩散模式(C(x,0,0,H)),地面连续点源轴线浓度扩散模式(C(x,0,0,0))。并简述如何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确定扩散参数σyσz。

3.简述利用“封闭型”扩散模型计算下风向距离X处地面浓度的主要内容。 4.从防止大气污染的角度出发,简要说明应从那几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建厂地址。

四、计算题(利用高斯扩散模型及其特殊条件下的推论,计算污染源下游任一点污染物浓度)

1、污染源的东侧为峭壁,其高度比污染源高得多,设有效源高为H,污染源高为H,污染源到峭壁的距离为L,峭壁对烟流起全反射作用。试推导吹南风时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式,当吹北风时,该模式变化为何种形式?

2、某污染源排出SO2量为72g/s,有效源高为40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4.5m/s。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正下风向800m处的δy=40.0m, δz=18.6m.求证下风方向800m处SO2的地面浓度及此处上方与污染物水平高度相同处SO2的浓度。

3、某一工业锅炉烟囱高500m,直径1.0m,烟气出口速度为20m/s,烟气温度为375K,大气温度为293K,烟囱出口处风速为6m/s,SO2排放为21.5g/s.试计算中性大气下SO2的地面最大浓度和出现的位置(大气稳定度为C级)。

4、某电厂烟囱的SO2排放量为107g/s,在冬季出现下沉逆温,逆温层底高为270m ,地面平均风速为3.7m/s,烟囱有效高度为150m。试计算正下风向2 km和4.5km处SO2的地面浓度(大气稳定度为C级)。

5、试证明高架连续点源在出现地面最大浓度的距离上,烟流中心线上的浓度与地面浓度比值等于1.38.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

斯托克斯直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圆球度,粒径分布,个数筛下累积频率,个数频度,对数正态分布,空隙率,坎宁汉修正,弛豫时间,皮克莱数。 二、填空题

1.累计频率曲线F是有一拐点的“S”形曲线,拐点发生在频度p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粒径处,这一粒径称为众径。累积频率F=0.5时对应的粒径d50,称为中位粒径。

2.粉尘的真密度用在研究尘粒在气体中的运动、分离和去除等方面,堆积密度用在贮仓或灰斗的容积确定方面。

3.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定的一个重要指标。粉尘的润湿性是选用湿式除尘器的主要依据。

4.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很大影响,最适宜于电除尘器运行的比电阻范围为104-1010Ω.cm。

5.对于频率密度分布曲线是对称性的分布,其众径dd、中位直径d50和算术平均直径dL关系

dd = d50 = dL ;非对称分布又是 dd < d50 < dL 。

6.粉尘颗粒之间的粘附力分为三种 分子力 、 毛细力 、和 静电力 ,通常采用粉尘层的 断裂强度 作为表征粉尘自粘性的基本指标。

7.根据对某旋风除尘器的现场测试得到:除尘器进口的气流量为10000m3/h,含尘浓度为4200mg/m3。除尘器出口的气体流量为12000m3/h,含尘浓度为340mg/m3。那么该除尘器的处理气体流量为 11000 m3/h,漏风率为 -20 %,考虑漏风情况下的除尘效率为 90.3 %,不考虑漏风情况下的除尘效率为 91.9 %

8.某烟尘颗粒物浓度为120mg/m3,经三级旋风除尘器(每级η=80%)和一级静电除尘器(η=97%)处理后排放,其排放烟尘颗粒物浓度为 mg/m3。

9.某旋风除尘器的局部阻力系数位8.0,气体入口风速为2m/s,气体密度为0.8kg/m3,则该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为 Pa

10.在不可压缩的连续流体中,做稳定运动的颗粒必然受到流体阻力的作用,这种流体阻力通常包括颗粒在流体中运行时受到的形状阻力和摩擦阻力。著名的斯托克斯阻力定律公式为 FD=3πμdpu ,通常把 Re≤1 的区域称为斯托克斯区域。 11.在惯性碰撞除尘过程中,颗粒能否沉降到靶上,取决于颗粒的质量及相对于靶的运动速度和位置。惯性碰撞和拦截是唯一靠靶来捕集尘粒的重要除尘机制。惯性碰撞的捕集效率主

要取决于气流速度在捕集体周围的分布,颗粒运动轨迹和颗粒对捕集体的附着三个因素。对于大颗粒的捕集。

12.在颗粒的扩散沉降中,扩散沉降效率取决于捕集体的质量传递皮克莱数和雷诺数,皮克莱数越大,扩散沉降越不重要。对于大颗粒的捕集,布朗扩散的作用很小,主要靠惯性碰撞作用,反之,对于很小的颗粒,主要是靠扩散沉降 。

13.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指标,包括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方面。前者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后者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

三、简答题

1.请简单介绍几种不规则颗粒粒径的定义方法。

2.推导出颗粒物的斯托克斯沉降公式,并根据颗粒物在斯托克斯区域内的沉降规律,讨论如何提高重力沉降室,惯性沉降室,旋风除尘器等的沉降效率。

四、计算题

第六章 除尘装置

一、名词解释

分割直径,多管旋风除尘器,电子雪崩,电晕闭塞,有效驱进速度,烟气调质,斯托克斯准数,气布比。

二、填空题

1.根据主要除尘机理,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根据除尘过程有无液体参与,可分成干式和湿式除尘器。根据安装形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除尘器。

2.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3.重力沉降室主要有层流式和湍流式两种。

4.旋风除尘器是利用 旋转气流 所产生的 离心力 ,将颗粒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5.普通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主要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组成。含尘气体进入旋风除尘器后产生旋转气流,形成外蜗旋、内蜗旋和上蜗旋三种蜗旋,其中外蜗旋和内蜗旋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外蜗旋气体的运动分解成为三个速度分量:切向速度,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

6.在旋风除尘器内,当离心力Fc和向心运动作用于尘粒上的阻力FD相等时,作用在尘粒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粒子在内外蜗旋的交界面上不停的旋转。处于这种平衡状态的尘粒有 50 ﹪的可能性进入 内蜗旋 ,也有 50 ﹪的可能性移向 外壁 ,它的除尘效率为 50 ﹪,此时的颗粒粒径称为分割粒径。

7.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8.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是影响除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收尘量较大要求连续排灰时,可设双翻板式或回转式锁气器。

9.旋风除尘器的结构,按照进气方式可分为切向进入式和轴向进入式两类。按照气流组织形式可分为回流式、直流式、平旋式和漩流式多种。

10.在旋风除尘器型号的表示中,X表示除尘器,L表示离心,T表示筒式,P表示旁路式。 11.静电除尘器和其他除尘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分离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分离粒子耗能小、气流阻力也小的特点。

12.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涉及悬浮粒子荷电,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以及将捕集物从集尘板表面清除三个过程。

13.根据粒子荷电和捕集是否处于同一区域,静电除尘器类型可分为单区电除尘器和双区电除尘器两种。一般,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包括电晕电极,集尘极,高压供电设备,气流分布板及其它辅助设备。

14.电除尘器中粒子的荷电机理主要有两种,一是电场荷电,二是扩散荷电。粒子的主要荷电过程主要取决于 粒径 ,对于dp>0.5μm的微粒,以 电场荷电 为主,对于dp<0.15um的微粒,则以 扩散荷电 为主,对于粒径介于0.15-0.5um的粒子,则需同时考虑两过程。 15.影响电场荷电的因素,对于粒子特性是粒径和介电常数。对于电晕电场是电场强度和离子密度。

16.静电除尘器集尘极的清灰方法在湿式和干式电除尘器中是不同的,在湿式除尘器中是用水冲洗集尘板,达到清灰的目的。在干式电除尘器中,是通过电磁振打或锤式振打清灰。 17.电晕电极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重锤悬吊式,另一种是管框绷线式。

18.文丘里洗涤器常用在高温烟气的降温和除尘上,其结构主要由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组成。实现文丘里洗涤器高效除尘的基本条件是 洗涤液的充分雾化 。

19.袋式除尘器中,正常运行中起除尘作用的是 粉尘初层 ,而滤布的主要作用是 形成颗粒初层 和 支撑骨架作用 。

20.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主要有机械振动清灰,逆气流清灰和脉冲喷吹清灰三种。

三、简答题 1.根据斯托克斯沉降原理,如何提高沉降室的沉降效率,为什么?

2.简述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的除尘机理,它们各自有何优缺点。。

3.简述颗粒的比电阻大小会对静电除尘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克服高比电阻的影响。 4.简述异常荷电现象有哪几种情况。 5.如何合理选择除尘器。

四 计算题(略)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吸收速率,亨利定律,吸收操作线最小液气比,化学吸收,气体吸附,吸附剂的活性,吸附等温线,吸附床保护作用时间,催化转化。

二.填空 1. 从污染气体中脱除SO2等气体污染物的过程,是化工及有关行业中通用的单元操作过程,这种单元操作的内容包括流体输送、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其中质量传递过程主要采用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操作

2.气体的扩散过程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两种方式。

3.吸收传质速率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吸收速率=吸收推动力×吸收系数

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等于解吸过程的传质速率,气液两相就达到了动态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

5.根据双膜理论,气体吸收传质过程的总阻力等于气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之和。对于难溶气体组分,溶质在溶剂中的吸收传质速率主要由液膜传质过程所控制,例水吸收O2。对于易溶气体组分,吸收传质速率主要由气膜传质过程控制,例如碱液吸收SO2。对于中等溶解度的气体组分,组分的传质速率是受气、液膜传质过程所控制,例如水吸收SO2。 6.设计吸收设备时,获取吸收系数的途径有:实验测定,选用适当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选用适当的准数关联式进行计算。

7.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涉及物料衡算,传质速率与相平衡三种关系式的应用。

8.气体溶于液体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被吸收组分的气液平衡关系既应服从相平衡关系,又应服从化学平衡关系。

9.化学吸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主要分为:被吸收组分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被吸收组分在溶液中解离;被吸收组分与溶剂中活性组分作用三类。在特定的条件下,上述三种反应过程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