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万元对企业进行奖励,这充分表明了莱山区对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从上述几点来看,莱山区的民营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规模膨胀、结构合理、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愿望强烈的阶段。

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莱山区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规模小,发展基础薄弱

莱山区的民营经济缺少对地方经济起支撑和鼓励作用的骨干企业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截止2007年底,莱山区民营企业销售收入最高的烟台市飞龙建筑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仅4.8亿元,民营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最高的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而全市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有近40家之多。虽然莱山区民营经济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营业收入200亿以上的规模,但是可以看出,莱山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还处于量变的阶段。也就是说,每年营业收入总量的增加,靠的是企业数量的增加及企业效益小规模提升,没有一家有绝对实力的、能够带动莱山区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的民营企业。这是与莱山区民营经济基础有关的,大型企业的落户,不仅仅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工业项目来说,还需要周边大量的配套企业为之服务,对个体私营小企业项目来说,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强力的消费能力。从现在来看,这些条件在莱山区尚未成熟。

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手段比较单一

近年来,由于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及民营经济规模小、银行信用等级不高等现状,莱山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低,融资渠道窄,有些企业的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迟迟不能上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莱山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企业很少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融资。截止2007年底,莱山区仅有2户企业成功上市;仅有1户担保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担保能力不强;典当行业尚处空白,成为全市仅有的两个没有典当行的县市区之一(另外一个是长岛县)。面对当前国家紧缩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银行以外的融资方式对民营企业融资来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这一空缺直接影响到了莱山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 3、企业关联度低,产业配套能力差

莱山区至今尚未形成区域相对集中,产业链条成形、竞争力强的产业群。以2007年为例,莱山区最大的产业集群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但是这类企业大多以终端产品的配套零部件为主,配套产品种类少,厂家范围窄,很难形成产业链条。

4、全市统一规划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完善将影响企业的发展。例如笔者前一阶段到一户企业进行调研,企业以天然气为主要的能源,但由于天然气管道铺设进度问题,至今没有用上天然气,致使企业在设备引进、扩大规模等各方面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5、企业家的思想境界还不够开阔

以申报省级以上著名商标为例,截止2007年底,莱山区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的民营企业仅九家,相对莱山区268家规模以上企业来说,这个数量还是太少。而2007年同期,蓬莱市拥有的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数量是24件。通过区工商部门,我们了解到莱山区企业很少有主动申报省级以上著名商标的,每年工商部门都要花很大力气动员企业申报,效果还不明显。这表明莱山区有一部分企业家还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自己的企业现在经营情况很好,忽视了对企业品牌、形象宣传、产品研发、教育培训等环节的建设。从2007年统计

情况来看,莱山区销售收入前60名的工业企业有7户是新成立的,剩余的53户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低于20%的企业有27户,其中有9户企业甚至是负增长。企业发展速度慢,企业家的思想不开阔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6、企业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一些高级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

年初到莱山区一个重点民营企业调研时,企业负责人提出,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已成为影响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项目实施进度的重要因素。 7、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还需加快 由于莱山区建区时间短,人口较少,民营经济的创业辅导体系和服务平台等建设还不够完善,因而莱山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市政府要求的“铺天盖地”的局面。

三、进一步加快莱山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莱山区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容忽视。通过对莱山区民营经济现状和制约因素的调研,笔者对莱山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1、狠抓招商引资,扩大民营经济规模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千方百计吸收一切有效资本。认真研究和适应目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两税并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货币政策从紧等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力引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那些有带动能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莱山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拓宽民营经济发展渠道

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全面创业活力。通过宣传促动、典型带动、培训推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创业知识培训落实到镇、街、园区一级。采取集中培训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创业的程序、政策等,真正让各类创业主体行动起来,使之遍布城乡各地,覆盖各个产业,形成民营经济遍地开花发展的生动局面。 3、建立民营经济资信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加快民营经济资信建设,发展诚信企业,建立和发展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典当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用市场机制约束信用担保行为,并通过信用担保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和能力。同时,区有关部门要加强扶持和引导,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担保机构和典当机构的成立,用民间资本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规范融资市场,确保信用担保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4、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

凡是对国有资本和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特别是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不限投资主体,不限股权比例,不限创业形式,不限发展速度,不限企业规模。前一阶段,市委、市政府已经对投资领域、注册条件、年检手续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放宽和简化,莱山区也应认真的加以贯彻落实。 5、着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民营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在引导企业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上下功夫。一是要创造条件,加强对外交流学习。走出去,向发展好的地区、发展快的企业学习,开拓眼界、激发创新干劲。二是进行典型引导。引导民营企业家强化高点定位、志存高远的意识,着眼立大志,创大业,敢于放眼更大范围竞争,瞄着更高目标发展。三是要运用好鼓励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奖励,增强其做大做强的信念和信心。四是要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建立健全支持企业的保障体系,在协调服务、养老保险、子女入学、生活居住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力

度,广泛宣传他们取得的业绩和做出的贡献,提高企业家的美誉度和社会地位,使更多的人尊重企业家,羡慕企业家,争当企业家。 6、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一是对一些企业需要的特殊专业人才,有关部门要积极联系相关的大专院校,采取委托培养、专场招聘等方式,帮助企业尽快引进需要的人才。二是充分利用莱山区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加强对用工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沟通,介绍学生直接到用工单位实习,使民营企业能够尽快获得熟练的技术工人。

7、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强化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事业为重、群众为本、企业为先的观念,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好“服务谁”、“为了谁”、“方便谁”的问题。二是规范执法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坚决杜绝多头执法、粗暴执法和乱罚款、乱收费现象;严厉查处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等不良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简化各项审批手续,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三是提高服务效率。认真落实服务承诺、效能考评和限时办结等工作措施,促进机关工作提速增效。

8、加快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莱山区应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围绕民间资本创业、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财政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建设面向广大民营及中小企业的包括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行业协会、信息咨询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在莱山区初步建立体系完备、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监管合理的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技术信息五个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人才信息缺乏等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