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战略分析

姓名:王胜利 学号:20131141535 班级:13人力1

海尔集团外部环境分析及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6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75亿元。

据中国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并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更加稳重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制定行业及其他的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一、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1、国际市场环境

(1)国内家电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家电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2)国外企业的进入与国内家电巨头 “走出去”是同时进行的。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家电企业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如西门子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将再对中国投资10亿欧元,其中包括投资1亿欧元建设位于北京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到目前为止,三星在中国共建立了1个投资公司,26个生产企业,4个销售企业,2个研发机构和1个售后服务中心。三星在中国的职员数达到4万人左右,累计投资总额达26亿美元。与此同时,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开始实施。海尔集团曾提出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口号,实际上是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的转移。这种转移意味着海尔向所有顾客提供的将是最大限度使顾客满意的“海尔服务”,是服务与产品的整合。海

尔集团在洛杉矶、阿姆斯特丹、东京、里昂、蒙特利尔和美国硅谷建立了海外设计分部,帮助本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的家电产品,海尔现已批量生产适合欧、美、亚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不同功能的家电产品,因而较快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国内的宏观环境。

(1)海尔的发展顺应了宏观经济改革与发展,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时机,1993 年成功上市, 为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筹措之忧,在中国加入WTO 之前,就将战略重心移至国际市场;其次,海尔地处经济发展迅速、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山东省,尤其是位于以孕育全国著名企业著称、交通便利的青岛市,除了海尔集团外,这里还有青岛海信、青岛双星、澳柯玛、青岛啤酒等国内名牌企业。可见,青岛在各方面具有让企业迅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因此,在外部环境方面,海尔具有了天时地利的优势。

(2)入世以后,中国家电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会有所变化,市场竞争环境的状况取决于利益关系。中国有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势,部分产品的出口量、增长率趋势引起了进口国有关生产商的关注,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逐步扩大、世界关税水平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逐步减少,反倾销自然演化成各国普遍采用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入世以后,合资品牌和国内企业大牌为争夺市场份额还有可能从价格上寻找突破,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但入世后中国家电市场的产品销售价格并不会出现太大波动,这种判断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加入世贸组织,并不是说国内市场将一下子全部放开,国家仍会以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进行调控;第二,中国的家电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行业,尤其是在政府加大打击走私力度之后,中国多次调整了关税,许多家电产品的关税已基本符合了世贸组织的要求;第三,与国内产品相比,国外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为占领中国的家电市场份额,进口家电在前几年已经大幅度降低了销售价格,目前降价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即使加入世贸组织,进口产品也无力与国内产品在价格上进行竞争,而会把着眼点更多的放在考虑发展技术优势上面。 3、政治环境

中国视家电产业为民族工业,政府政策对家电产业的走向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中国家电今后的产业政策方向是:力推国内家电企业走向国际舞台,使家电工业从产品输出向资本乃至品牌输出转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4、经济环境

党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保证了我国今后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既定

方针的继续执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举世瞩目,人民收入不断增加,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购买力水平不断增强,因而可以保证对家电产品的充足需求;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往日益加深,因而有广阔的国外市场前景,为家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5、科技环境

中国家电行业普遍核心技术缺乏,在目前“标准为王”的时代,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家电企业的竞争,将集中表现在科技的竞争上,谁能掌握尖端产品的生产技术,谁就能占据市场的主动,海尔一直实行自主研发和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

海尔中心实验室是由海尔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拥有1万平方米的实验中心,直属于海尔集团公司,是海尔集团的质量控制、认证、检验中心,是目前国内家电行业最大的综合性检测基地。该实验室拥有12个整机专业检测实验室与18个零部件专业检测实验室,可以完成500多项标准2000多个项目的测试,包括黑色、白色、米色家电的所有整机与零部件测试。

海尔与德国、日本等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及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达成了多项产学研合作意向,这些合作正式实施后,必将进一步增强海尔的高科技创新实力,提高我国整个家电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6、竞争环境

目前国内家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海尔既要面对来自国内同行在价格上不断进行的咄咄逼人的挑战,同时还要面对伊莱克斯、西门子、三星、松下等国外家电巨头在品牌与技术上的巨大优势的压力,海尔未来在中国家电业领导者的地位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 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1.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