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农村影响力

互联网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力

[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传播媒介相对欠缺,这使得互联网在农村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发展农村互联网意义巨大而深远。本文主要阐述互联网在中国乡村的发展现状,作用及影响力,以期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发展的大众传媒新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发展现状 影响力 发展建议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 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网络应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具有信息储量 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

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 产、生活中,是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 农村互联网发展现状

1.农村网民规模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据CNNIC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网络普及率36%。农村网民已经达到1.31亿人,占

全国网民的27%。①

2.农村网络基础

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虽然在“村村能上网”、 “乡乡有网站”、“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扶持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据调查,农村非网民中19.7%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3.5%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

接入条件。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拥有电脑率较低,网吧和学

校成为农村居民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场所,而这些地区网吧缺乏监督管理,环境较差、

电脑硬件更新周期较长,配置较低;学校的上网硬件设施数量少、配置也只能满足最基础

的电脑使用.② 3.农村互联网应用情况

农村网民具有年龄偏年轻化、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偏低等特征,以及在信息需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互联网的应用上与城市也具有相当差异。农村受众对媒介内容有着独

特的选择性 在农村受众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方面, 他们最需要的信息按重要程度依次

为实用技术、农业政策、动植物品种、招聘信息、市场信息和 气象信息

二.互联网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③

1.价值观的改变

互联网将现代社会进取、发展、流动等现代观念传入农村社会, 对传统观念造成冲击的同时也 开阔了农民的思维和视野。

有学者认为农民的生产观、道德观发生了转变: 中国社 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养成了农民小农本位的传统生产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人的商品经济意识, 市场竞争意识日益增加。农民在城乡互动过程中已经对这些现代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 强化了这一 认识。农民在传媒的激励下为了获得发展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现代观念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

2.娱乐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入农村社会, 填补了农村因文化娱乐设施缺乏而导致的农民精神世界的空虚。 上网浏览新闻、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逐渐成为一种文明和时尚。互联网不仅本身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改变了农民以往的休闲方式, 而且其大量反映现代休闲娱乐方式的宣传内容也对农民产生重要的影响, 引导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现代转变。

3.消费方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推广,网络购物正在成为部分农村乡镇居民购物消费新方式。

4.社交方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影响下, 农村居民逐步接受了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和行为规范, 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 从而使农村社会交往方式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并呈现出范围扩大、数量增多、开放性加强等特点, 农村社会支持系统也逐步扩展。互联网上的各种即时聊天工具,邮箱,交友网站等,为农村居民社会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5.参与政治民主方式的改变

由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信息获取和发布的渠道相对匮乏,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因

此,广大农民在社会中的话语权较弱,影响社会的能力较低,从而使农村地区的民主进程也比城市缓慢。而具有 Web2.0 特征的论坛、博客等网络应用为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发表 意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这些应用的功能和服务日趋便捷化,其在农村地区的使用 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三. 互联网对农村科技发展的影响④

1.传播国家对农政策

互联网通过生动形象的解读,能够迅速及时的传播国家科技政策、对农政策等公共政策,使农民更好地把握这些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方 向提供政策指引和思想保障。

2.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

随着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传播,以及农村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推广网等专业网站上丰富的信息,可以让人们直观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供求信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3.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是人才。但是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较低,知识匮乏、思维禁锢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互联网等媒介向农村传播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带给农民的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影响,更反应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一项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民摈弃传统生产方式下的旧技术、接受新时期下的新技术的过程。互联网的发展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4.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0年来三网融合和云计算机的启动试点,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取得重大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升级,带动了基层互联网的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为农民提供了网上浏览,网上下单,商品配送,货款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像江苏的沙集镇,浙江的义乌市等农民在网上开网店,把特色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不但提高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产业规模,拓宽了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市场行情,提高了农村产品的科技含量 ,做到产销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四. 农村互联网发展建议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以互联网

建设为主的经营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是改善农经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经管理,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创新农经工作方式,提高农经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但是,中国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

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基础建设薄弱,网络基础知识匮乏等,限制了农民对互联网的需求和使用,城乡之间的互联网发展差距仍较大,并且城乡“数字鸿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为了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缩短中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切实有效地将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引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对中国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建议:

1.要认真搞好建设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顶层设计,实行分层建设、分步实施,注重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要重视并提高对农经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各级农经部门也要积极推动和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上网条件⑤

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前提条件,包括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条件、上网设备、上网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包括:

2.1.完善农村宽带接入,降低宽带资费,提高服务能力。

2.2.扩大加点下乡范围,改善农民上网设备。

2.3.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

2.4.完善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络的建设。

3.搞好农村信息开发应用,加强农村互联网信息服务。

加强农村互联网信息内容建设,结合农村居民和网民的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信息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靠信息致富的资源不足问题。

3.1.建立专业的农业网站,打造农民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站内容可以涉及农业技术;市场供求;最新技术视频讲解;农民信息交流;国家相关政策等等。

3.2.建立手机互动交流。政府或者个人可以及时准确的把国家政策,供求信息,动态新闻等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农民手中。

4. 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提升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技能

我国农村地区文化水平低于城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也较低。因此,在基础设施和信息内容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提高农民接触和使用网络的技能,这是推动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的关键。

5.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匮乏,及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网络银行等环节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5.1.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农村多元产销渠道。

5.2. 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提高农村网络支付、网络银行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①②⑤《2009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0 年 4 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③《大众媒介对我国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 》 向 思, 左 停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 100193 )

④《大众媒介在农村科技传播中的作用与发展路径 》 张欧 江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