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真题

http://kaoyan.wendu.com/

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34.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35.学生学习时用简介的语言写出材料中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及各观点之间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 计划策略 C.调节策略 D.组织策略

36.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A.程序化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合作是学习 D.讨论

37.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构建主义主张属于 A.个人建构主义 B.认知建构主义 C.心理建构主义 D.社会建构主义

38.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句话蕴藏着 A.负强化 B.替代强化 C.内在强化 D.外在强化

39.在问卷调查中,相对封闭式题目,开放式题目优点是 A.问卷回收率较高

B.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 C.利于数据处理

D.有利于研究复杂问题

40.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访谈法 B.问卷法+访谈法 C.问卷法+实验法 D.实验法+观察法

41.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A.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C.原始性文献 D.综述性文献

42.在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试图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结”,对实验结果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A.双盲控制 B.纳入处理

http://kaoyan.wendu.com/

C.重复验证 D.随机取样

43.研究者要检验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类型是 A.t检查 B.z检查 C.F检查 D.X2检查

44.有关大脑神经递质如何影响学生记忆的研究属于 A.比较研究 B.基础研究 C.应用研究 D.预测研究

45.为了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代数成绩的影响,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教学模式执教三个班的代数课,这一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学生代数成绩 C.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

D.教学模式与学生代数成绩

二、辨析题:46-48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

47.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含义是指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48.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

三、简答题:49-53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50.简述学科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 51.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52.下图是根据耶克思—多得森定律绘制的,在不同男的学习任务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图,请简述三条曲线所表达的内容:

53.列举教育测量的4种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

http://kaoyan.wendu.com/

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 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

(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55.(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