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来的网络借贷业务层出不穷,并且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受不良网贷平台诱导而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成了争抢的客户。申请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的网络贷款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却也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利益陷阱,进而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沉重压力和经济负担,也给校园安全和社会治安埋下隐患。因此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未来健康成长,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校园,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应对策略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被各个行业大量引入并不断结合,催生出许多新的行业模式,其中的互联网金融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备受关注,而大学生网络借贷就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体现[1-3]。据2015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信贷获取资金,并且这一数据有逐年递增的趋势[4]。手头拮据却充满消费欲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互联网金融业争夺的阵地,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自2014年以来呈爆发式增长,因此在网络信贷蓬勃发展的今天,探讨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5]。本文结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和学院应对策略,对大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阐述如何加强监管、引导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维护高校校园稳定,规避网络信贷风险,促进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对本校大学生调查访问的结果分析总结得到,造成网络借贷火爆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大学生群体特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超前消费的观念早已被他们接受;其二是整个校园市场经过传统消费金融平台前期培育已有一定规模,随后在线分期平台的崛起,加上电商巨头的涌入,校园分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其三是大学生群体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并且申请相对简单,只要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网络信贷。

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承担借贷风险的能力,借贷的学生中有很多人贷款到期不能如约归还,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贷款到期后便会经常遭遇债主恐吓、暴力威胁,甚至通过强行控制人身自由等违法手段逼债,而公安机关通常不愿参与到经济金融纠纷中,他们一般只是制止和打击因高利贷而引起的暴力违法犯罪行为,而法院往往难于认定和判断高利贷的事实和疑点[6]。大学生网络平台借贷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也给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策略来规避这一问题。

一、开展引导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宣传,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判断。 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把此项工作逐渐纳入到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条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强宣传,普及金融常识。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海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结合主题班会、观看宣传片等形式,积极开展有关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以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二、完善高校相关网络监管的校规校纪,提高社会团体进入学校的准入门槛。 注意防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活动、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防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开展的营销宣传活动,形成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任何人都有权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保卫、学工、院办等部门报告,或报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银监局、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三、建立家长联系机制,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原则和方法在无形中也会被子女所效仿,因此,父母要秉持健康理性的消费观,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家长作为大学生的至亲和监护人,要尽量对孩子多一些学生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注,掌握孩子学生、生活的近况和现状,多一些对孩子在校园借贷等可能存在的隐患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担起应有的监护职责,让学生远离校园借贷。

总而言之,网络借贷应时而出,对支持大学生继续学业、提高学生消费水平、

促进大学生创业还是优化传统金融结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风险识别能力相对欠缺,学校在应对网络借贷风险策略上要注意培养同学们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只有趋利避害才能充分发挥网络金融的巨大优势,让大学校园在合理监管下更加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久才. 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 金融视线, 2015(6)

[2]孙敬尊, 张林贺. 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 2014(15) [3] 饶越. 互联网金融的实际运行与监管体系催生[J]. 改革, 2014(3) [4] 程诚. 大学生消费的同群效应[J]. 青年研究, 2015(2)

[5] 吴朝辉. 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8) [6] 汪莹.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对策建议[J]. 商场现代化, 2015(9)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