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二上”教学课例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二上”教学课例

[课例背景]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中,情境教学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它的广度和深度也得以更加宽泛、细致的开发。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心不在焉,总是随着个人兴趣或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为。还有些学生不仅注意力分散,而且对周围其他学生造成干扰,甚至对数学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延误教学进度,破坏课堂氛围,降低教学效果。经过调查分析,其原因众多,但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缺乏情境创设,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习热情。因此,我将“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作为研究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探索研究,希望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因境生趣”,“以境生情”,不仅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优化教学效果。为了深入推进研究并取得实效,我在数学教研

组的帮助下,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找规律》“一课二上”课例研讨活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本节课探究的图形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相比,稍复杂一些,图形的排列主要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参观老师的新家”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3、课标解读:《标准》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在学生一年级下册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找规律的内容,同时,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4、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直观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体的简单排列规律。 二、教学模式设计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师:最近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为了表扬大家,决定邀请同学们到我的新家玩一玩。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出示房子图片)在房前你都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规律?

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板书) 2、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可先进了,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

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拿出学具,在练习纸上摆一摆。 3、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

4、小结:给像这样移动的规律取个名称,叫 “循环”(板书)。

(三)动手操作,巩固规律 1、铺地板

(1)师出示地板图并引导:设计师为我设计了一种方案,请小朋友们帮我看看,这样铺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呢?

(2)学生观察汇报

(3)师小结: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