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章法

草书的章法

章法是指作品的谋篇布局,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分间布白”。章法是书法形式的最后集合。我们知道一件作品,特别是草书作品,一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品中的线条和单字构成都是为整体效果服务的,是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是“计白当黑”,或者说是“执黑分白”,是以黑色的笔墨合理地、艺术地分割纸面的空白,从而表现作者的审美观。对黑白进行艺术分割,这是所有书体章法构图共同的原理,任何书体都不能违背“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蒋和《书法正宗》)的原则。平头齐脚书法作品中,一般书写顺序是由上往下,字与字之间是上下关系,在正书(楷、篆、隶)作品中,单字在形式上是各自独立、互不相连的。但在行草书作品中,上下两字或更多的字凭借某些方式相连接。字与字之间连接关系的最小单位就是字组,在一个字组里,连接关系有两种:笔势连接和体势连接。笔势连接是依靠书写的连贯达到连接目的,是书法中最普遍的连接手段;体势连接则是依靠字形之间穿插、错位、融合打破单字局限,融几个字为一体的连接方法。平头齐脚型的草书作品,多以上下字与字之间的笔势进行连接,达到连贯的章法效果,这类作品有行无列,字与字之间的穿插较少,如《出师颂》《书谱》。初学草书章法,临习较为平整的

草书章法形式,如章草或者小草,创作时要求能够做到平头齐脚。左:隋《出师颂》(局部)右:孙过庭《书谱》(局部)字距与行距草书章法构成中还要注意到字距与行距的关系。字距又表现为字与字之间的节奏连续,段落组合的节奏连续,行气的变化与协调。(一)节奏连续草书是一次连续的书写过程,这种连续不断的书写过程受到作者个人的审美习惯、艺术技巧和书写时的具体情绪影响,因人因时的不同而不同。在历代草书名作中出现过各式各样字距间的节奏韵律。《书谱》字字不相连的组合间出锋犀利、直接,显示出笔锋刚劲,字字牵连的线条则少弧度,过渡线的提按过程虽不甚明显,而轻重的过渡比较强烈,常常出现字形大小和墨色浓淡的节奏对比,所以孙过庭的行气,给人一种舒展自然、节奏刚强的印象。宋克章草《急就章》、陆机《平复帖》字字独立不相连,但笔断意连,上字的末笔和下字的起点没有墨迹连接,但从笔势上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整篇章法节奏连续顺畅。陆机《平复帖》

(二)节奏段落节奏段落,也有称为“小组合”的,往往是几个字为一组的连续书写,或关系密切的字形间相互照应。这个组合,在草书中常常表现在一次行笔的停顿,通常是一次蘸墨的停顿。草书的单字之间总是形成一组组关系极为密切的组合。如《书谱》“非专精也”四个字(图1),连绵的牵丝引带组成了一个平稳的节奏段落,四字间的相互欹正关系,

组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节奏段落的小组合在狂草中更为明显。如怀素《自叙帖》“中妙怀”三字组合(图2),黄庭坚《诸上座帖》“复别有”三字组合(图3),这两个组合都是明显的节奏段落,三字间的首尾连线在一起,笔画运动的过程没有停顿,是一个运动的整体。从左至右依次为:孙过庭《书谱》“非专精也”;怀素《自叙帖》“中妙怀”;黄庭坚《诸上座贴》“复别有”;祝允明《前后赤壁赋》“清风徐来”又如祝允明《前后赤壁赋》“清风徐来”四字(图4),前三字“清风徐”笔画连接,第四字“来”与前三字断开,“徐”字的最后一笔似乎与“来”字无联系,而“来”字第一笔横画往右下倾斜,与“徐”字出现造型上的承接关系。整个组合达到造型上的重心平衡,也是一个段落节奏。段落在行气中代表着作者情绪的起伏,是行气的具体表现。每一个书家都有着不同的书写方式和方法,从而表现出来的情绪节奏感也都不一样,有对比强烈和对比不强烈之分。例如徐渭《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图5),张瑞图《草书偶然作》(图6),张旭《古诗四帖》(图7),王铎《杜甫秋兴》(图8),这四个组合进行对比,则会发现,张瑞图的节奏段落气息紧密,“有狂夫茫然无”六字紧密连接,线条的虚实变化不明显,段落节奏变化不强。徐渭“阶面青苔先自生”七字组合与王铎“彩笔昔曾”四字组合,则是线条从重到轻,字形大小参差,墨色浓淡变化共同运用,使得节奏段落组合变化莫测,对比强烈。再看张旭“龙泥印玉简”五字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