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高三物理第四次四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物理第四

次四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选择题 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答案】A 【解析】

A、等效替代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指用一种情况来等效替换另一种情况;没有采用假设法,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定义式v??x,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t?x?x,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t?t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

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因为三量之间相互都有关系,故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15.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

1

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f和环对杆的压力FN的变化情况是 A.Ff保持不变,FN逐渐增大 B.Ff逐渐增大,FN保持不变 C.Ff逐渐减小,FN保持不变 D.Ff保持不变,FN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

以圆环、物体A及轻绳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杆对环的摩擦力F1=G,保持不变 杆对环的弹力F2=F

再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2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F=mgtanθ

当物体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过程中,θ逐渐减小,则F逐渐减小,F2逐渐减小,所以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 故选D。

【考点】共点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

16.在空中某一高度将一小球水平抛出,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初速度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得到其运动的轨迹方程为y=ax(a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则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得 A.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B.物体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D.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 【答案】B 【解析】

x11x2根据x?v0t得t?,则y?gt2=g2

v022v0因为y?ax,则a?2g,可以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高度未知,无法求出运动的时间,22v0无法求出竖直分速度以及落地的速度,故B正确。 故选B。

2

【考点】平抛运动

17.我国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从100km×100km的环月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并于12月14日21时11分实现卫星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的软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则“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可以小于7.9km/s

B.若已知“嫦娥三号”在100km的环月圆轨道上飞行的周期及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平均密度

C.若已知“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各自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高度(高度不同)、周期和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月球的质量、半径

D.“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使其加速 【答案】C 【解析】

A、在地球表面发射卫星的速度不得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故A错误;

Mm4?2B、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2?m2r,已知周期和轨道高度,不知道月球半径,无

rT法计算月球质量,也无法计算月球体积,不能计算月球的密度,故B错误;

C、设“嫦娥三号”、“嫦娥一号”各自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高度(高度不同)分别为h3和h1、周期分别为T3和T1,月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 对“嫦娥一号”,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1?R?h1?24?2?m12?R?h1?,化简得

T14?24?233GM=2?R?h1?,同理,对于“嫦娥三号”,有GM=2?R?h3?,

T1T3以上两式中只有M和R两个未知数,故能计算出来,故C正确;

D、“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减速,使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

18.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5∶1,原线圈接入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各元件正常工作,一只理想二极管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副线圈上,如图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