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复习题及答案1

名词解释

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9.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

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1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

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21.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

值之和的比值。

22.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P??效应的主要参数。 23. 抗推刚度(D):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24.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28.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

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3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

产生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42.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

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5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

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61.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

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

一次分配即结束。

第一章 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三)判断题

1.高层结构应根据房屋的高度、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类别、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等因素,选用适当的结构体系。[ √ ]

2.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