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案

;.

旅 游 学 概 论 教 案

红河州商贸旅游技工学校

..

谢静

..

第一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学习目的:掌握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重点:旅游的定义、构成、旅游的分类 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属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

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辨别词义:

旅游:“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tour或tourism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

..

一、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亨泽克尔和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2、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2版)

按照这样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

4、袁国宏、张月芳《旅游管理知识题解》中的定义: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综合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从横向比较角度)

异地性:旅游一定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即旅行。 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国际上一般规定不超过1年),最终必须返回原住地。所以,移民不是旅游。

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审美性:或娱乐性。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的活动。人们之所以到某地去旅游,或者是因为那里很美、奇特,或者是去散心。总之,旅游的目的可以是休闲、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一定不是移民就业。

其他:◎李天元主编南开版P56: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16页:异地性、审美性、流动性(暂时性)、综合性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