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总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 学 过 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设计调整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 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 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课后反思

2、点亮小灯泡

(总序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设计调整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 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 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