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复习题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5分)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1) 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5分)

(2) 矛盾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1.5分) (3) 矛盾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1.5分)

26.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答案要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1.5分) 二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分)

2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20 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但是,不管出现多大曲折,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最终得到实现。 25.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案要点]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资本 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利 润率,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使各部门的 不 同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 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 分配的过程。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 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在 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26.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让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当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在和别人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又由于同种商品出售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他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反之就少,或亏本。

27.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1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不断解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第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28.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并用这一原理阐明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对立的。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真理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第二,从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承认真理的近似性和承认真理有待于发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并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真理的相对性之中有绝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其次,真理是一个由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真理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发展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如果割裂它们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

(3)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它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过时’、“无用”论。

28.请从两方面举例说明:现代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答案要点】

现代科技革命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扩大社会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手段和科学理论这两方面:

就技术手段而言,电子显微镜和射电望远镜强化了人的感觉能力,电子计算机则强化了人的思维能力。新的视觉化技术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主体的思维能力由此而产生新的飞跃。(3分)

若从科学理论来看,新的理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兴起,以及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交叉,使现代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特征。(3分)

2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30、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2

31、.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

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32、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勿 1 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二、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

1、试述“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提出“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两个:

第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个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发展又不平衡,所以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要求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研究特殊性。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的共性。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具有自己的个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提出这一科学论断的现实意义。

确定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解决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不可逾越性,有利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避免重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案要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改革措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与改革措施发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必须首衔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负面效应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层次,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

43

3、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并用这一原理阐明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对立的。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真理是指: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第二,从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承认真理的近似性和承认真理有待于发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并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真理的相对性之中有绝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其次,真理是一个由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真理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发展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如果割裂它们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

(3)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它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过时’、“无用”论。

4、试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说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

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物质文明建设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时精神文明的作用就日益凸显出来。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我们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5、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不断解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第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7、在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水平高出50%,从那时起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试用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阐明不同资本支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44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指明,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格。但在表现现象上,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格”的形态,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劳动力作为商品,它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些因素组成。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者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是受到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而变化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因此,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异。

8、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案要点]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资本 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利 润率,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使各部门的 不 同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 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 分配的过程。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 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在 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9、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答案要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让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当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在和别人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多,又由于同种商品出售时,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他在商品交换中获利就多,反之就少,或亏本。

10、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 答案要点〕

(1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 2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 3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11.应用辩证否定观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4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