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1 设计总说明

1.1地理位置图(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1.2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某山区二级公路设计

1.4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公路设计进一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理论分析、道路设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过程,基本掌握公路的设计方法,熟悉有关规范、手册和工具书的查阅与使用方法。

1.5 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区浅丘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设计速度为40km/h, 路基宽度为10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硬路肩为2×1米,行车道为2×3.5米。路线总长2194.074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2+194.074。路槽深0.6m,路拱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1.5﹪。超高方式:绕中心设计线旋转,路堤边坡采用1:1.5,路堑边坡采用1:1.

1.6 沿线气候、水文特征、地形、地貌及交通情况

(1)道路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

本路段所处地区地貌单元属于浅丘,路线走廊带沿途地形起伏较小,耕地及建筑物较多。地表少见基岩露头,地质条件较好。。

- 1 -

(2)道路所处地区的气侯、水文情况

本路段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过度的湿热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具有四季分明、热富水丰、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21.3℃,最冷1月均温5℃,最热8月均温33.4℃。全年无霜期约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小时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248.5mm,最大降雨量1927mm,3~9月为雨季,其雨量可占全年的65%以上。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小于蒸发量。

(3)道路所处地区的交通情况 交通量为6358辆/昼夜。

1.7 其他事项

其他未提及的施工事项,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部颁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其他部颁施工规范。图纸中所提供的混合料配合比,仅供参考,施工时应以现场实验为准。施工中若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 路线平面设计

道路为带状构造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路线平面的形状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位置成为路线。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线要改变方向和发生转折。

2.1 公路等级的确定

2.1.1 已知资料

交通量为6358辆/昼夜。

2.1.2 查《标准》 2.1.4 确定公路等级

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 N=6358×(1+6.0%)15-1=13893辆/日 根据规范: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 2 -

5000~15000辆。

由远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所以根据给定的条件,本次设计路线为山岭浅丘区二级公路。

2.2 选线设计

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

(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

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具体的在方案比选中体现。

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一是主观条件:指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设计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二是客观条件: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建筑物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

(2)逐段安排

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