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E.真阴之脏

6.张景岳称命门者() A.为水火之府 B.为阴阳之宅 C.为精气之海 D.为死生之窦

E.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

7.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两药是() A.熟地 B.人参 C.黄芪 D.当归 E.白芍

8.张景岳提出在治疗上也有常变之别,下列哪些属于治疗中的变法() A.以寒治热 B.以热治寒 C.热因热用 D.寒因寒用 E.虚则补之 二、填空题

1.张景岳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和最为突出。

2.张景岳对阴阳虚损的治疗提出了____的法则,指出“善补阳者,,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张景岳指出“善治精者;善治气者。 4.张景岳认为人身的水火,即。

5.阴阳的从常到变为过程,那么,由变近常则为的过程。 6.张景岳方药八阵包括:。

7.张景岳将错综复杂的虚损病证划分为、两大类。

8.张景岳在重视水火的同时,在“五行互藏”问题上又特别提醒要加深对 ”的认识。

9.张景岳所说的“”和“”即是促使阴阳由变向常转化的措施。 10.张景岳认为观形质之坏与未坏,即可以察其真阴之与。 11.张景岳明确提出用补的前提是“无_证可据”,用温的前提是“无证可据。” 三、判断题

1.张景岳认为精化为气,气化为精的生理过程,是通过阴阳互根的机理而实现的。 2.对于外感、内伤各种疾病,凡有虚证,重于温阳,这是张景岳治病的特点。 四、简答题

1.何谓“形气之辨”? 2.何谓“寒热之辨”? 3.何谓“水火之辨”? 4.何谓“真阴之用”? 5.何谓“真阴之脏”? 6.何谓“真阴之治”? 7.何谓“真阴之象”?

五、问答题

1.试述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阐发。

2.张景岳阴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试比较张景岳“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之间的异同。 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2.D3.A (二)B型题 1.A2.B3.A4.B (三)X型题

1.ABCDE2.ABCD3.BE4.BCD5.ABCDE6.ABCDE7.AB8.CD 二、填空题

1.阴阳理论;命门学说

2.阴阳互济必于阴中求阳必于阳中求阴 3.能使精中生气能使气中生精 4.阴阳精气 5.病理康复

6.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7.水亏;火衰 8.水中之火

9.扶阳抑阴;补阴抑阳 10.伤;未伤 11.实热 三、判断题

1.错。通过阴升阳降的机理而实现的。 2.错。重于补阴。 四、简答题 1.答:“形气之辨”认为,由于阳化气,阴成形,故凡人之所以通体能温,一生之所以有活力及五官、五脏之所以有正常的功能活动,都是阳气的作用。相反,当人一死,便身冷如冰,知觉尽失,形存而气去,这种“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的情况,正是阳非有余的原故。 2.答:“寒热之辨”,从春夏阳热而生化万物,秋冬阴冷而缺乏生意,说明“热无伤而寒可畏”,以之论证阳气的重要性。 3.答:“水火之辨”认为,水属阴而火属阳,凡水之所以产生、所以生物、所以化气,均有赖于阳气的作用,故说“生化之权,皆由阳气”,又可见阳气之重要。

4.答:真阴是水,是命门火的基础,命火养于阴水之中,所以真阴之用实指命门水火的功用。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命门中之元精、元气,是滋养形体,和调营卫,维持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源泉,而十二脏的功能活动都是真阴之用的体现。 5.答:五脏虽各有阴精,但五精又统于肾,而“’肾有精室,是曰命门。”因而称命门所藏的元精为“阴中之水”,元精所化的元气为“阴中之火”,正由于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藏精化气,兼具水火,为性命之本,故张氏指出:“欲治真阴而舍命门,非其治也,此真阴之脏,不可不察也。”

6.答:无水无火,皆责之命门,故真阴之治即应补命门之水火。然而肾与命门本同一气,“故

治水治火,皆从肾气,此正重在命「〕”,说明还是通过治肾的途径以治命门水火的不足。 7.答:阴为精,阴成形,此精此形,即是真阴之象。 五、问答题

1.答:景岳在前人论述基础上,把阴阳、精气与命门理论紧密地有机联系,使命门学说有了更大发展。主要包括命门的位置、属性、功能以及它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等重要内容。景岳认为命门位置“居两肾之中而不偏于右”,为先、后天“立命之门户。”提出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以真阴为人体生命最基础的物质,命门为“真阴之脏”,它具有藏精化气的作用,故景岳称“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又称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由于命门为真阴之脏,人体精血形质都属真阴之象,他认为命门中之元精、元气,是滋养形体和调营卫,维持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源泉,而十二脏的功能活动都是真阴之用的体现。命门水火为脏腑之化源,故命门元阴、元阳亏损是脏腑阴阳病变的根本。对命门水火不足的调治,景岳根据肾与命门本同一气的原理,通过治肾的途径以治命门水火的不足。

2.答:①阴阳一体思想:景岳认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认为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②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张氏研究阴阳还与五行联系起来,认为“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由于阴阳二气的不断运行,使五行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所谓“五行互藏”,因此认为五行虽然化变无穷,总不出乎阴阳。③阴阳的常与变。指出阴阳之常为生理状态,其变则为病理现象。④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这是张景岳关于人体阴阳状况的著名观点,是在“阴阳互根”的思想指导下,强调了人体真阴、真阳的重要。

3.答:如果与丹溪学说相比,朱氏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主要在阴阳相对关系上论述相火妄动,阴精耗损的问题;而张介宾的“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则是在阴阳互根的关系上,论述阳气亏乏与真阴不足的因果问题。张氏之说,补充了丹溪学说的不足,其有关阴阳理论的论述是比较全面的。两者对人体真阴的难成易亏的认识有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丹溪论述的重点是阳气亢盛为害,景岳则沦阳气虚衰致病。两者论述的角度不同。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喻嘉言研究伤寒,使用下列哪种方法() A.按法类证 B.分类归纳 C.按症类证 D.按因类证 E.分经审证

2.是谁认为“寒病之伤人十之三,温病之伤人十之七”() A.庞安时 B.刘完素 C.王履 D.喻嘉言 E.吴鞠通

3.是谁认为“病温之人,邪退而阴气犹存一线者,方可得生”() A.吴又可 B.叶天士 L.缪希雍

D.王士雄 E.喻嘉言

4.喻嘉言认为,既冬伤于寒,又冬不藏精,至春月同时病发的温病,其病位在下列哪两经() A.太阳、少阴B.太阳、太阴C.少阳、厥阴 D.太阳、厥阴E.太阴、少阳

5.喻昌治燥邪伤肺的主要宗旨是()

A.培土生金B.滋水涵木C.重视胃气,肺胃兼顾 D.清金保肺E.刻刻顾护肺气

6.喻昌“逆流挽舟”治痢用下列哪首方剂() A.黄芩芍药汤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 D.人参败毒散 E.葛根芩连汤 (二)B型题 A.膻中之气 B.胸中阳气 C.上焦阳气 D.脾胃中气 E.丹田之气

1.喻嘉言的大气之论,着眼于() 2.张锡纯亦重视大气,着眼于() A.《伤寒绪论》 B.《伤寒直格》 C.《尚论篇》

D.《伤寒真方歌括》 E.《伤寒括要》

3.喻昌研究《伤寒论》的著作是() 4.张璐研究《伤寒论》的著作是() (三)X型题

1.下列哪几部是喻昌的医著() A.《寓意草》 I3.《尚论篇》 G.《医门棒喝》 D.《医门法律》 E.《珍本医书集成》

2.喻昌提出温病三纲说的意义是() A.符合临床实际 B.阐明伏气温病

C.强调温病“存阴”问题 D.促进温病学的发展 E.阐述仲景原意

3.喻昌主张治疗温疫的方法是() A.芳香逐秽 B.清泄里热 C.清热凉血 D.清热透表 E.解毒

4.怎样识病,喻昌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A.辨阴阳 B.辨病位 C.明运气 D.本四时

E.要知五方异宜

5.喻昌认为临证治病必熟谙() A.《灵枢》 B.《素问》 C.《甲乙经》 D.《伤寒论》 E.《难经》

6.喻嘉言认为肺燥可引起() A.皮肤皴揭 B.肺痿不用 C.肺逆喘鸣 D.肠燥便秘 E.食噎呕出

7.喻昌治单腹胀的方法有() A.培养 B.招纳 C.解散

D.攻、补、消兼施 E.悍毒峻攻

8.喻昌认为温疫之治为() A.补而逐之,兼以解毒

B.升而逐之,兼以解毒C.疏而逐之,兼以解毒D.清而逐之,兼以解毒E.决而逐之,兼以解毒9.“三纲鼎立”是指()A.四时外感以伤寒为纲B.伤寒六经以太阳为纲C.四时外感以温病为纲D.伤寒六经以阳明为纲E.太阳经中,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1二、名词解释题

1.喻昌的“伤寒三纲说” 2.喻昌的“温病三纲说” 3.喻昌的“逆流挽舟法”

喻昌认为:四时外感,以为大纲也;在伤寒六经之中,又以一_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_为大纲。

2.喻昌在论著_中,专列“秋燥论”,对_的阐发颇有创见。

3.喻昌认为《内经》中“秋伤于湿”应为“_”之误。其理由是,才与五行不相背戾。 4.喻昌认为大气位居,为诸气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