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

《课外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分析中考题型,明确考题方向; 2.规范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格式 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1分钟)

近几年来,古代诗歌的鉴赏成为了各地中考试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进行课外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板书课题)

纵观近几年来菏泽的中考试题,从体裁来说,大部分都是绝句,有一首元曲,从内容来说,以写景诗为主,兼有咏物诗,从作者来说,大部分都是名家在不同时期不那么有名的诗作。从题型看,大部分为简答题。 二、写一写(2分钟)

1.我们要想鉴赏课外的古诗词,首先要从课内的古诗词入手。下面,请大家默写唐朝诗人王维的《鸟鸣涧》,看谁写的又快又好。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2.PPT出示《鸟鸣涧》诗句,

大家看一下,你写的对不对?看看他写的对吗? 写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看来,这首诗大家掌握的还不错。 二、 想一想

但是,对于古代的诗词,我们仅仅满足于会默写是远远不够的。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根据你们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两道诗歌鉴赏题目,并且给出答案,一会咱们分小组展示。好,开始。 三、 理一理 做一做

设计出两道题目的小组请举手。 (一)“领悟情感”类

生:这首诗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这是不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题型啊?这种题型,咱们归到“领悟情感”类别里面去。除了,这样问法,有的时候,还会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的答案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答案呢? 在做这样题目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看关键词。

1.标题。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中留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坐敬亭山》

2.注释、诗眼、关键词、题干的提示等等。例如:《声声慢》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饮酒》的作者是陶渊明,他是一个隐士,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归隐田园。所以有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本诗的作者王维,是唐朝山水诗人的代表,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够写出如此清新秀丽诗句的诗人,山水一定在他的心中,那么很显然,这首诗一定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另外,咱们还可以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例如,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的,他的诗作大部分都含有忧国忧民的情感。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通俗易懂。

(3)注意诗词中的意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学过的常见的意象,例如: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乡思亲

猿啼:猿鸣三声泪沾裳 悲伤 杨柳:羌笛何须怨杨柳 送别 (4)从诗词内容、类别辨析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宁静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饮酒》 写景诗:表达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钱塘湖春行》 送别诗: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留恋等。《白雪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 城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5.这首诗 流露出作者 的心情。 安闲、愉悦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5.这首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表现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描写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动衬静、多种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白描等; 其它方面:对比、渲染烘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5.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登 城

5.三、四句运用 手法,展现了一 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 白描 (三)“锤炼语言”类 【题目形式】

1、说说使用某字(某句)的妙处。

2、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修辞、动词、形容词或表现手法 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 3、传达的情感 【答题格式】

__采用了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的___特点,表达了诗人____的情感。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表达了诗人对春雪的喜爱之情。 秋霁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5.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构思新奇幽默,别出心裁。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 (四)“诗意理解”类 【题目形式】

1、说说某种事物的特点,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2、描绘某句诗所表现的画面 【答题要点】

1、注意修辞、动词、形容词、意向等关键词 2、展开想象和联想,加入细节 登 城

4.“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 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4.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山山高幽静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咱们了解到了几乎中考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的所有题型,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难度不大,只要大家树立信心,咱们一定可以手到擒来!加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