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全解析

(7)陆处者农。(《淮南子〃齐俗训》) .

(8)昔禹水汤旱,百姓匮乏。(《盐铁论〃力耕》) ..

名词单独处于谓语的位置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果是方位名词则在后面加动词。如:例(1)中的“火”是“起火”的意思;例(2)中的“鱼”是“变成鱼”的意思;例(3)中的“冠”是“戴帽子”的意思;例(4)中的“腊”,本义是“干肉”,“鬼侯腊”是说“鬼侯被做成了干肉”;例(5)中的“族”是“灭族”的意思;例(6)中的“西”是“西进”的意思;例(7)中的“农”是“从事农业”的意思;例(8)中的“水”是指“遭受水灾”,“旱”是指“遭受旱灾”。

(二)名词带宾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9)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 .(10)公子怒,将鞭之。(《国语〃晋语》) .(11)决荧泽而水大梁。(《战国策〃魏策》) .(12)擅爵人,舎死罪。(贾谊《治安策》) .(13)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15)夏季行水杀草,粪田畴。(柳宗元《时令论》) .

(16)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17)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

(18)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昭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名词带宾语而用作一般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介词,并在名词之后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有时也可把该名词直接解释为相应的动词。如:例(9)中的“肘”可理解为“用肘撞”;例(10)中的“鞭”可理解为“用鞭打”;例(11)中的“水”可理解为“用水淹”,也可直接解释为“淹”;例(12)中的“爵”可理解为“用爵封”;例(13)中的“刃”可理解为“用刀杀”;例(14)中的“履”可理解为“替??穿鞋”;例(15)中的“粪”可直接解释为“灌溉”;例(16)中的“囊”可理解为“用囊装”;例(17)中的“烛”可直接解释为“映亮”;例(18)中的“绳”可直接解释为“衡量”。

(三)名词带介词结构作补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9)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国语〃越语上》) ..(20)晋侯围曹,门焉,多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21)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入其闺,则无人闺焉。(《公羊传〃宣公六年》) ..

5

(22)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

(23)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韩非子〃难一》) .(24)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 ..(25) 项军壁垓下。(《史记〃项羽本纪》) .

(26)衣以文绣,臵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史记〃滑稽列传》) .(27)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 .

(28)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史记〃淮阴侯列传》) .

关于这种情况,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时名词后面省略了介词,如:例(25)中的“壁垓下”即“壁(于)垓下”,例(28)中的“都彭城”即“都(于)彭城”。它们都是动补短语,而不是动宾短语。二是名词后面的兼词“焉”和“诸”应作补语看。因为“焉”是“于是”的合音,“诸”是“之于”的合音。如:例(20)和例(21)中的“焉”字,例(27)中的“诸”字。

名词带介词结构作补语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例(19)中的“女”可理解为“做妾”(这里的“女”不宜解释为“做女”);例(20)中的“门”可理解为“攻打城门”;例(21)中的“门”可理解为“守门”,“闺”可理解为“守闺”;例(22)中的“轨”本是“法则、法度”,这里可理解为“符合法度”;例(23)中的“陶”可理解为“做陶器”;例(24)中的“蚕”可理解为“养蚕”,“桑”可理解为“种桑”;例(25)中的“壁”本是“军营”,这里可理解为“扎营”;例(26)中的“席”可理解为“当做席”;例(27)中的“形”可理解为“表露”;例(28)中的“都”可理解为“建都”。

(四)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29)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30)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31)不耕而食,不蚕而衣。(桓宽《盐铁论〃相刺》) .(32)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

(3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34)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5)治家之宽严,亦犹国焉。(《颜氏家训〃治家》) .(36)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颜氏家训〃涉务》) .(3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 .(38)但观之,慎勿声。(魏禧《大铁椎传》) .

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

6

例(29)中的“腊”可理解为“举行腊祭”;例(30)中的“度”可理解为“符合制度”;例(31)中的“蚕”可理解为“养蚕”;例(32)中的“农”可理解为“从事农业”;例(33)中的“箪食壶浆”可理解为“拿着箪食壶浆”;例(34)中的“东”可理解为“往东”;例(35)中的“国”可理解为“治国”;例(36)中的“粒”可理解为“进粒米”;例(37)中的“师”可直接解释为“学习”;例(38)中的“声”可理解为“出声”。

(五)名词前面有助动词作状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39)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

(4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1)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42)皇后兄王信可侯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

(4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44)晚来天欲雪。(白居易《问刘十九》) .(45)陈骇涕不敢声。(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

名词前面有助动词作状语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例(39)中的“妻”可理解为“娶妻”;例(40)中的“水”可理解为“游泳”;例(41)中的“祸”可理解为“降祸”;例(42)中的“侯”可理解为“封侯”;例(43)中的“东”可理解为“往东”;例(44)中的“雪”可理解为“下雪”;例(45)中的“声”可理解为“出声”。

(六)名词前后有“而”连接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46)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47)骋而左右,何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

(4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49)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50)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荀子〃天论》) .(51)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荀子〃儒效》) ...

(52)寡人将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53)辇而归,君亲推之。(《左传〃昭公十年》) .(54)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55)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张溥《五人墓碑记》) .

关于这种情况,应注意“而”字前面的名词是不是作主语,如果名词是作主语,则不能用作动词。如《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也可以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如《韩非

7

子·外储说左下》:“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

名词前后有“而”连接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要在名词之前加上一个相应的动词。如:例(46)中的“式”即“轼”,可理解为“凭轼”;例(47)中的“左右”可理解为“往左往右”;例(48)中的“隧”可理解为“挖隧道”;例(49)中的“君”可理解为“像国君”;例(50)中的“雩”本是古代一种求雨的祭祀活动,可理解为“举行求雨的祭祀”;例(51)中“而”后面的“楚”、“越”、“夏”可分别理解为“变成楚人”、“变成越人”、“变成夏人”(即中原人);例(52)中的“左”、“右”可理解为“往左”、“往右”。例(53)中的“辇”可理解为“乘辇”;例(54)中的“西”可理解为“往西”;例(55)中的“墓”可理解为“修墓”。

(七)名词用在“所”字后面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56)所味不必美。(《韩非子〃难四》) .

(57)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韩非子〃五蠹》) .(58)是以令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5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臵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

(60)非博士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61)而衣吾之所蚕。(苏洵《易论》) .

(62)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苏轼《孤山二咏引言》) .

名词用在“所”字后面而用作动词,我们在理解时一般可理解为“所+动词+的事物”,有时也可理解为“所+动词”。如:例(56)中的“味”可理解为“所品尝的食物”;例(57)中的“礼”可理解为“所尊敬的东西”;例(58)中的“馆”可理解为“所住宿的宾馆”;例(59)中的“罾”即“鱼网”,可理解为“所网的”;例(60)中的“职”可理解为“所掌管的东西”;例(61)中的“蚕”可理解为“所养的蚕”;例(62)中的“薪”可理解为“所砍伐”。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从造句功能方面看,形容词的特点是常作谓语和定语,也可作状语、补语、主语和宾语。但是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从组合能力方面看,形容词不受助动词修饰。如果某个形容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上述基本功能而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形容词用作动词。具体来说,形容词用作动词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一)形容词带宾语时,就用作动词。例如:

(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