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第一单元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衡量标准,以及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 【知识要求】
一、正确地界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词,实际上就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或者“战略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从英文原意看,后者的翻译也是比较确切的。与此有关的术语还有“人力资源战略管理”(Human Resource Strategic Management)或者“人力资源策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战略”(Human Resource Strategy)。
首先,应当明确“战略”与“策略”两个基本概念的差异性。战略和策略都是军事上常用的专业术语,战略是指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或规划,是事关全局发展的大政方针和策略,而策略是指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很显然,战略是策略的上位概念,这说明一些港台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将Strategic一词译为“策略(性)”,要比“战略(性)”更确切一些,因为人力资源战略毕竟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部分。
其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相关因素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做出的总体策划。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战略及其规划进行全方位的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它是“通过人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设计的组织系统”;有的专家认为,它是“为促进企业实现目标的规划性部署与活动方式”;还有的同志认为,它是“把人力资源实践活动与业务战略联系起来的过程”,它包括识别实施业务战略所需配备人力资源能力和保障这些能力而专门设计的政策和实践做法。这些学者的分析判断基本上概括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涵.但至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经营者不能把人力资源视为与资金、技术和其他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的资源同等对待。而应当将员工视为更为珍贵的资源,将其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之上,事事、处处、时时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系统地进行管理,刻意地进行发掘。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突出了
第 1 页 共 1 页
人力资源的方向性、整体性、时空性和规划性,它要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适时地制定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集中全力组织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全方位地对战略规划进行监督、控制,及时地对战略规划进行必要的反馈和修订。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更高阶段,无论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创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历史性飞跃使它具有一系列新的转变和新的特点。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们不但应当具备战略规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更高水准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总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健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实现了管理职能和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个管理科学的概念既是一个现实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产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纵观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它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1.经验管理时期 经验管理时期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泰勒制产生之前的一段历史发展时期。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大量先进技术的涌现,各种生产设备的更新,使工厂内劳动力的配置状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它不但要求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迫使劳动者时时处处适应生产技术设备的要求,而且由于生产作业方式的变革,要求劳动者“奴隶般地服从并满足”更加专业化、复杂化和精细化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要求。这种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虽然给企业和资本家带来了巨大的生产率和经济收益,但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资本主义生产作业方式给劳动者在心理生理上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工厂主把一个人肢解成各种碎片,使其变成机器的附属物,工人在工作中的活力完全消失了,而工作变成了令人厌恶的苦差事。他们使人与劳动中的智慧完全分离了。面临当时工厂中出现的劳动问题,某些企业的管理者也试图进行一些改革,如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曾经在苏格兰的一家纺织厂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由于他最早创建了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时期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管理学家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与同时代的其他管理学家一起,彻底抛弃了根据经验和习惯或者凭借主观想象和假设组织生产进行企业管理的传统做法,而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通
第 2 页 共 2 页
过不断实践和深入探索,创立了一套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体系。泰勒等人所倡导的“动作与时间研究”理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劳动组织的科学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法,开创了现代劳动定额学以及工业工程学的先河。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制度,即泰勒制所阐明的各种原理,如挑选使用一流工人承担岗位工作,通过系统训练使工人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实现工具、设备和材料以及作业环境的标准化,为以后的工业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此外,泰勒所提出的构建激励性工资报酬制度,实行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坚持例外原则,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在劳资双方建立融洽的协作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也成为早期企业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范畴。
1912年,泰勒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对泰勒制的听证会上所做的证词,对科学管理的实质做出了明确的概括:科学管理是对一切公司或企业员工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即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同事和雇主的态度,以及企业方面对待自己的职责、同事和下属员工的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个方面彻底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也就不复存在了。实际上,泰勒制不仅是一种新的科学管理方法,而且是一种变革性的管理哲学。正如英国管理学者厄威克所指出的那样,他(泰勒)对过去(19世纪)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总之,泰勒等管理学家所倡导的科学管理原理,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3.现代管理时期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前期的行为科学即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制度主要是从劳动者的生理和物理方面研究劳动效率问题,通过作业操作的合理化、工作程序的科学化,制定工作标准和时间定额,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从而实现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虽然t泰勒制在推动劳动效率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但它加大了劳动者的工时强度和体能消耗,引发了工人们的不满和抵制。正如列宁所说,泰勒制“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果”0。实践证明,仅仅从物理、生理方面研究企业生产效率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应用心理学来研究人的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由此,哈佛大学教授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以著名的霍桑试验(Hawthorne experiment)为基础,开创性地探索了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人群关系,系统研究了作为“社会人”的员工及其社会需要的满足问题,最终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他认为,员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优秀的企业领导在于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来鼓舞士气。梅奥所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研究,以及一系列新的理论产生发挥了先导作用。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科学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新的名称,以替代人际关系学说。
如果将梅奥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称为前期的行为科学的话,那么,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涌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称为后期的行为科学。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iow,1908-1970)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1923-8000)创立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创立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