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意地栖居
作者:张晓惠 戴启江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20年第01期
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地发现,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昔日那挤挤挨挨的老房宅、古民居已成了碎砖瓦砾,还有数十处断墙颓垣。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艳阳。
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縱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内向外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孩子目光,一到夏日就结满了橙黄橙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它们曾经想,若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会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怕也若一册泛黄的线装书,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月亮却布满了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
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宿舍的我们是多么地钦羡住在这些小巷中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的诱人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炸得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显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尽管破碎,却带着两千多年的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门窗,那雕梁画栋的木片木条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
诚然,时代在前进,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地栖居”又顽固地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三星、四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的韵味。
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然而,好日子又不该仅仅是物质享受复制式的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和文化在人类历史进步的长河中更为重要。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的融合,期盼着历史和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到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
(选自《时文选粹》) 【点 评】
不自觉地想起了木心的《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我们回想起过去的时候,不自觉地,微笑就会挂在嘴边,喜悦就会跑到了眉梢去。“过去”仿佛也镀上了一层金黄的面纱,里面像是窈窕的姑娘,等待着你去揭开那妩媚的一笑。是啊,相比较今天快速奔跑、忙乱不堪而又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而言,“过去”,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古典。那些烟雨小巷,红砖黛瓦;那些低矮的城墙,温暖的角落;有年代感的小道,布满星星的黑夜,一下子都填满了你对古典诗意最美好的想象和怀念。生命里,有过这些岁月经历的人,一定都不会忘记,那沉淀在生活里的诗意和美好,于是回想起来不自觉地在回忆中又为她美化了一番,以至于在现实的世界里面,再怎样舒适的生活也比不上过往岁月里面那如画一般的岁月静好。
我更同意作者说的,“时代在前进,日子总要向前走。”即便过去美如画,可人不能总对着一副画出神,走不到今天的世界里。我们要看到小巷的树影婆娑,也要看到小巷的泥泞昏暗;我们看到秦砖汉瓦,也看到历史留下的斑驳苍茫;我们看到几千年历史小城的雍容典雅,也要看到今天它也有诸多的生活不便。因此,真正的明白诗意是一种精神世界里面的满足和从容,才可以应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去找到一种生命的平衡。
现代有现代的美好,古典也有古典的魅力,为什么两种美不能够交融呢?为什么一定要厚此薄彼呢?我听过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古典的美,美在包容大气,简朴却独有韵味。”老先生被认为是理性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内心却一直钟情于婉约精丽的江南园林,念念不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江南风韵。他一生的作品都在践行着古典和现代融合的理念。梁思成先生曾经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价值取向划分为“中而新、西而新、中而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西而古”四个层次,以“中而新”——“既有中国精神又有现代感”为最高明。王澍先生也说,“我喜欢古典,可我也喜欢古典中涌动的青春,青春哪儿来?来自于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因此,如果我们不是停留于对过去一味的缅怀而以更积极宽容的心胸,衔接过去与现在,融合现在与未来,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烟雨的江南流淌着生命里青春的气息,楼阁华宇呈现着历史的笑颜,古典也可以和今天的世界交融出一曲美妙的奏响曲。
我更相信我们缅怀的是过去的生命状态,是清纯而简朴的审美风格,是不被这个世界的浑浊所污染、立身于世的一种宁静致远的心态。
蒋勋老师说,“美是回来做自己”,但他还有下一句,“须是历尽千帆后”。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辅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