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左传》记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衣冠文物之邦”是中华民族的荣耀,“衣裳”更不寻常。众所周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训,把人人都要吃饭这一寻常事推崇为天理,进入至高无上的信念。然而这“以食为天”的观念,若与服装排座次,仍然屈居其后,殊不见“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排列,就充分显示服装优先的地位。
穿衣戴帽成为中国历史上国家礼制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礼制形成了一种世界罕有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服装的地位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改朝换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一代流行色上升到与国运兴亡有关的高度,承载色彩的服装更不寻常。春秋战国时期,“衣裳”一度成为国家的代称:说我中国是“我衣裳”,改朝换代必定要变更服色等。诸多章法,不仅是国家行为,也是民间风俗,这从习惯话语中可见端倪,例如士大夫称为“衣冠”,没有功名的学子称“布衣”,绅士的“绅”源自衣带,潜心受教名为继承“衣钵”,当官的理想是“衣锦荣归”,清官的嘉誉是“两袖清风”,首脑人物称作“领袖”。以衣冠服饰表现民族气节的典故更是史不绝书,如季路垂死不忘结缨,临终也要把帽子戴正……许多佳话往往都用衣冠来体现,这说明服饰在中国不仅有遮体、保暖、观瞻的功能,还被提升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文化精英的代表、民族荣辱的标志。
在贵贱有别、职业有分的制度下,士农工商任其熙来攘往,一望而知,非农、非工、非士、非商的游民很容易暴露于众。衣冠之治即是通过服装穿戴进行社会管理,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统治方略。
古人的衣冠还承载道德教化的功能,以皇帝冕服为例,这一身衣衫最重要的是冠帽。皇冠前的十二束垂旒,称为“蔽明”,表示目不视非,有所不见:冠的左右两侧有充耳,称为“塞明”,表示耳不闻邪,有所不听。这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古训在帽子上的具体形象。日常用的冲天冠,两侧有向上翘的展角,象善字又称“翼善冠”,表示皇帝以身作则,一身穿戴处处表现信奉的伦理教化。
当然,还有些服饰表达了职业的理念和道德崇尚。执法的官员要戴獬豸帽,獬豸性格忠
直,是非分明,是执法严明的象征。崇奉理学的士大夫们,喜欢戴的是心形冠,其造型是圆顶象征天,由八片布拼接表示八卦,大圆帽檐像太极,俨然是天干地支的太极图。 这些制作都源于一种理念,这就是明代理学家吕柟所说:“古人制物,无不寓一个道理。如制冠,则有冠的道理;制衣服,则有衣服的道理;制鞋履,则有鞋履的道理。人服此而思其理,则邪僻之心无自而入。”服此服而思其理,是古人服装制作的法则,这一法则使得一身衣衫从质料、色彩、款式、花纹无不受“礼制”的规范,被赋以天道、伦理、身份地位、品行情操等诸多涵义,成为封建伦理政治的图解和符号。 (摘编自刘志琴《衣冠之治与华夏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以食为天”的观念排座次时,排在了服装之后,显示出服装比吃饭重要的地位。 B.改朝换代都要改正朔,是穿衣戴帽成为中国历史上国家礼制中重要内容的体现。 C.中国传统社会通过服装穿戴区分百姓身份进行社会管理,体现华夏文化中的衣冠之治。
D.很多衣冠制作都源于“服此服而思其理”的法则,该法则成为封建伦理政治的图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先提出服装地位优先的问题,然后通过阐释服装承载的功能对此问题加以分析。
B.文章重点论证衣冠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是以服装的观瞻功能和社会象征为基础的。
C.文章通过列举“布衣”“衣钵”等习惯话语,论证了穿衣戴帽与国家礼制的关联性。
D.文章引用明代理学家的话,对古人服装制作的法则及其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春秋战国时“衣裳”作为国家的代称,表明“衣裳”在当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B.皇冠的垂旒和充耳,寓意皇帝受到视听上的约束,该皇冠承载了道德教化的功能。
C.苏武流亡匈奴十九年仍不改汉服以坚守民族气节,表现了服饰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D.崇奉理学的士大夫们喜欢戴心形冠,因为此种冠帽很好地体现了他们的道德追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是人类又一个航天梦想的成功“落地”。
3日11时40分,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大胆创新、努力攻关,这是中国航天人让梦想奔跑起来的强大动力。年近九旬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说:“这一刻,我们都是幸福的追梦人!”
3日22时22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性发现。
(摘编自《人类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人民网”2019年
1月4日)
材料二:嫦娥四号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为地面与嫦娥四号探测器搭建起通信桥梁的中继星“鹊桥”发挥了关键作用。
“鹊桥”于2018年5月21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继星“鹊桥”主任设计师孙骥说,“鹊桥”虽然不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角,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使命就是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相当于把一个地面站搬到了天上。
他介绍,“鹊桥”运行的轨道非常特殊,环绕地月第二拉格朗日(L2)点,距离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最远有7.9万公里,距离地球近50万公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信息传给“鹊桥”后,会首先进行解调等处理,再传回地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