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成本核算与分析
成本管理与分析是信用社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刻都要关心的问题.筹资决策要以最少的代价筹集最多的可用资金;投资决策要以最多的收益来抵减各项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多的利益。 一、成本的含义
(一)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
例:某信用社每年要付出100万元经营成本(包括工资、利息支出和各项费用),同时还拥有200万元的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10年,如果这些固定资产出租每年可收租金50万元,,那么该信用社目前的成本是多少呢?
会计成本=100万+200万/10=120万 经济成本=100万+50万=150万
因此,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既要研究会计成本,因为它是考核实现利润的依据,也要研究经济成本,因为它是财务决策的依据。
(二)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对于部分成本的责任部门和个人而言,其权责范围内能够加以控制的成本,如差旅费、物料用品耗费、招待费等,可松可紧,可宽可严。
不可控成本是指对于部分的责任部门或个人而言,其权责范围内不能加以控制的成本,如折旧费、办公费、工资总额中的基本工资部分等。 二、成本信息的作用
(一)成本是制定和选择决策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成本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例:某联社拟在城郊新设一个营业网点,该网点对筹集的资金运用计划是70%用于发放贷款,加权平均收息率6%;25%上存准备金,加权平均利息2%;年筹资计划10000万元(5%股金、95%各项存款);年固定成本170万元,该营业网点加权平均筹资成本控制在多少时才能保本?
设:控制在x%时保本
10000(70%×6%+25%×2%-x%)-170 = 0 420+50-100x =170-100x = -300 x = 3%
(二)成本是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个联社会将各种工作责任和指标分派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如对各信用社主任授权经营。划分责任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各主任在其职责范围内,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并根据业绩评价的优劣进行奖惩。评价时成本是最重要的,没有成本数据的对比考核,任何业绩评价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三)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依据
根据价值规律,价格决定于价值,在价值无法直接计算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成本间接地反映价值水平,所以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依据。 三、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概括为: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为成本费用。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农村信用社的支出、费用成本如图: 支出 费用
成本 收益性支出 利息支出 营业成本 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 手续费支出 汇兑支出
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营业费用 资本性支出—购建固定资产—按受益期摊折旧费
营业外支出—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不表现为费用 所得税支出—按纳税所得计算缴纳的税金支出—表现为费用 利润分配性支出—如股利分配支出—不表现为费用
支出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费用是企业在获得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成本则是反映某一时期内某种经营业务应承担的费用。 四、成本管理原则 (一)全面与节约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全体员工对经营过程中的全部成本进行控制,以达到全面降低成本的目的;节约原则要求信用社在经营全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省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贯彻全面与节约原则,必须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