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含解析)人民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 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说:“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任何人的安全。”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霍布斯与卢梭主张的重点均是建立“社会契约” B.霍布斯与卢梭主张的重点均是保障“人权” C.霍布斯的观点强调必须保障“契约”的绝对权威 D.霍布斯与卢梭的“契约”都是反专制的

C [根据材料“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霍布斯的重点是强调“契约”以强制性力量保障其权威,不是建立“社会契约”,故A项错误;卢梭主张的重点均是保障社会秩序,故B项错误;霍布斯强调必须以“剑”来保障“契约”的绝对权威,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契约”都是反专制的,故D项错误。]

2.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在宗教问题上,怀疑远不是不敬神的行为,而应当被看做好事情。因为怀疑是由于一个人谦卑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且是由于害怕误用理性以得罪上帝而产生的。”这表明,狄德罗( ) A.提倡自然科学研究 C.坚持理性主义精神

B.刻意表现个人情感 D.彻底否定神学理论

C [结合材料“由于害怕误用理性以得罪上帝而产生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狄德罗坚持理性主义精神看待宗教问题,故选C项;材料与科学研究无关,排除A项;个人情感与理性主义相违背,排除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狄德罗并未彻底否定神学理论,排除D项。] 3.康德著有《实践理性批判》,其中“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可见,该著作的主旨是( )

A.说明理性的重要性 C.阐述道德的内涵

B.突出人的主体性 D.思考人的意志力

B [康德著有《实践理性批判》,其中“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康德主张重视人的主体性,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人的主体性,排除A项;材料与道德无关,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人的主体性,并非意志力,排除D项。]

4.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 A.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D.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A [卢梭言论的主旨是主权者权利的不可转让性,即人民永远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说明卢梭主张直接民主,而非代议制的间接民主,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可以排除。]

5.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有奖赏好人的天堂的观念,就一定有惩罚坏人的地狱的观念,如果只有死后升入天堂的希望而没有死后被打入地狱的恐惧的话,法律就会失掉之效力”。材料表明孟德斯鸠( )

A.论证“法”是至高无上的,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 B.论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实行三权分立 C.强调法律和宗教以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目的 D.强调宗教对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性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孟德斯鸠是在否定上帝的绝对权威,论证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反对君主专制,实行三权分立,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对上帝的绝对权威的否定,故C、D两项错误。]

6.卢梭说:“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 A.政府因保护个人利益而组建 B.个人自由不能受到政府约束 C.个人利益可以超越集体利益 D.个体有权利反抗政府的统治

A [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人们可以经过协议,订立契约,建立公平的社会,即政府因保护个人利益而组建,A项正确;个人自由并不代表不受政府约束,B项错误;个人利益须服从集体利益,C项错误;D项没有体现,排除。]

7.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A [根据材料中“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可知,孟德斯鸠主张用法律手段管理人民;根据材料中“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可知,孟德斯鸠认为的自由是有限的自由,是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故A项符合题意。]

8.在西方人文精神演变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人的理性是获取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这一局面的出现表明( ) A.宗教改革打破了人们对教会的迷信 B.人们积极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 C.人类社会开始成为人们探索的主题 D.启蒙运动促使西方理性时代的到来

D [根据材料中“人的理性是获取真理的钥匙”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A项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人类社会早就成为人们探索的主题,C项排除。]

9.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 A.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B.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D.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C [从材料信息看,文学沙龙的话题包括学术、政治、时尚等,特别是18世纪后还包括激进的思想言论,这些话题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故选C项。作为上层贵族社交组织的文学沙龙,不可能表达平民的政治诉求,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故B项错误;“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并非客观作用,故D项错误。]

10.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A [根据“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可知孟德斯鸠认为宗教是自由的,法律应保护宗教自由,故A项符合题意;宗教信仰和法律并非相互依存关系,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强调宗教宽容,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11.马克斯·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 B.教会不满被抨击进行疯狂报复 C.理性要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 D.启蒙思想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A [从材料信息“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可知,启蒙运动发挥了否定权威(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解放思想的作用;“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说明启蒙运动由于过分否定权威产生了社会性危机。故选A项。] 12.(2018·安徽黄山检测)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在《献给黑人兄弟的一封信》中说:“大自然给了你们与白人一样的智慧、理性和厚德。那些人到你们的岛屿上,靠你们的劳动和痛苦而发大财,却觉得自己有权利写一些诽谤性短文侮辱你们,还不允许人进行反驳。这种不公平,更促使我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为了人的自由而抱不平。”这段材料说明 A.启蒙思想蕴含着对殖民主义的反思 B.法国的殖民扩张最为野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