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八上第6课《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教案1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传神写照——人物画 课型 第 几 欣赏 评述 课时 1 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视频导入法,多媒体展示法,观察分析法,尝试创作法与欣赏评述法等。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师行为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 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 (5分 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 (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师行为 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 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四、运用比较分析法鉴赏《古帝王图卷》 (5分钟) 1、以学生为主,运用比较分析法鉴赏《古帝王图卷》。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在鉴赏过程中再次强调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经常运用比较研究,这节课中对同一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比较,突出教学重点:人物画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