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类学术期刊研讨会”综述

“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类学术期刊研讨会”综述

2014年10月 31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观察》编辑部、围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土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外交学院《外交评论》编辑部协办的“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类学术期刊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34家期刊、部分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专家和部分高校教师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期一天,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刘建生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

主旨发言阶段,中国社科院图书调查与数据中心姜晓辉教授介绍了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重点关注期刊的影响力,而非全面的评价期刊质量;学术期刊应更好地利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推动期刊建设发展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苏新宁教授介绍了CSSCI评价的两个重要指标:影响因子和被引数艟,以及CSSCI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 苏新宁教授指出,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应注意四点:第一,期刊要准时出版;第二,以最快捷、最方便的形式出版;第三,不与数据库签订独家协议;第四,作者选取要兼顾不同地域、机构,从而带动更人范围的关注。华东师范大

学《俄罗斯研究》副主编杨成站在编辑的角度,讨论了以“转引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的CSSCI评价体系在保护具有较高价值但小众的研究方向上存在的弊端,建议在学术共同体发展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引入同行评价,升且注意同行评议专家去行政化。

专题讨论阶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观察》执行主编武心波教授首先向大会介绍了本研讨会的缘起和发展,以及前三届研讨会取得的积极成果。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袁正清教授从大局着眼,提纲挈领地提出办刊应具备的四种意识:办刊需要具有提升中国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规则意识;为作者和读者着想的服务意识。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副主编苏娟和外交学院《外交评论》副编审吴文成分别从“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和“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两个方面分析了期刊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卢凌宇副教授提出了我国国际关系类期刊在专业化分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期刊的学科独立性不足、国际关系与比较政治不分、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分工不足以及泛政策化。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主编胡键教授在点评中补充了两点:学术期刊应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互动,推动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高度重视学术规范、尊重学术伦理。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编审刘维广重点介绍了期

刊重视对青年作者培养,以实现青年学者与期刊双向共赢的经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政治科学》马燕冰研究员向大会介绍了被称为“清华学派”的以定量分析研究方法为特色的国际关系研究现状、办刊现状,以及积极参与中国外交的实践活动。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日涵老师介绍了一个新颖的话题――传统国际关系期刊与微信公众平台这样的新媒体合作,积极探索期刊与读者互动新方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副主编吴兴佐提出,当前国际关系类学术期刊面临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部分期刊论文学术性不高;第二,部分论文在政策导向上不明确;第三,期刊评价方面,过于重视转载率。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副主编毛悦提出,地区研究类刊物的发展面临期刊身份定位不清晰、稿源学科属性较杂乱、作者群专业性不够等困境。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编辑部主任安春英结合自身办刊经验提出,学术期刊办刊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学术新人与学术名宿之间、期刊的自主发展与环境之间、编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副主编赵青海认为,期刊的选题策划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结合期刊自身的定位;二是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要结合作者的情况,避免“曲高和寡”。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建议选题策划要紧盯学术前沿、贴近国家的战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