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类别 课程数量 3 8 3 4 7 5 3 2 2 37 学时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82 88 94 8 502 428 74 32 46 46 0 3 205 184 21 12 590 296 294 38 658 0 658 27 112 58 54 6 64 36 28 4 128 64 64 8 2487 1200 1287 总学分 学时比例 48% 52% ≧138 职场认知课程模块 人文素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平台 公共拓展课程模块 专业理论课程模块 职业技术专业课程模块 技能平台 实践课程模块 订单课程模块 技能拓展创新创业课程模块 平台 技能竞赛课程模块 合计 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 九、考核评价

课程成绩考核是重点考核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目标的状况和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强化实际操作和学习过程考核。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行业或企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专业课程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应知和应会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每学期不少于3次):平日表现占10%,素质考评占10%;实操考评占30%。期末考试占50%(采取闭卷考试模式和应会操作考评模式)。

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等采取过程考评(任务考评)的考核评价方式。

专业课程考评实施措施及考评标准

考评方式 分值 过程考评(项目考评) 平日表现 10分 素质考评 10分 实操考评 30分 期末考评 应知考评 25分 应会考评 25分 工单 考评 学分 由主讲教由指导教每个学期由实按照教考由实训指导由主讲教师根据学师根据学训指导教师对分离原则,教师对学生师根据学考评生平日上生表现进学生进行三次由学校教进行操作考生完成的实施 课表现考行考评 评 以上的项目操务处组织评 作考评 考评。 工单情况考评 1.出勤率21.工装穿1.任务方案正建议题型: 1.工量具使1.预习内分; 戴2分; 确2分; 1.填空; 用; 容; 2.学习态2.生产纪2.工具使用正2.选择; 2. 仪器设2.项目操度2分; 律2分; 确1.5分; 3.判断; 备使用; 作过程记3.学习纪3.文明生3.口试1.54.名词解3.故障诊录; 考评律2分; 产2分; 分; 释; 断; 3.工单完标准 4.课堂表4. 团队合4.操作过程正5.问答题; 4. 故障诊成质量; 现2分; 作2分; 确2分; 6.论述题。 断分析; 4.成果展5.平时作5.小组或5.任务完成质业2分; 团队评价量1.5分; 6.5S管理1.5分。 5. 故障排示。 除; 6.验证和验收。 5.回答问2分。 题 注:不遵守设备安全使用规章,会引起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事故,实操应会考评时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的本项目计0分 十、教学条件保障

1、师资条件

专兼结构 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 8 副高及以上职称 2 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及以上 6 技能结构 双师素质 8 中级职称 5 本科 2 技师及高级技师 6 兼职教师 2 初级职称 1 2、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油发动机电控实训室、柴油发动机电控实训室、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实训室、电器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实训室等组成,具体如下表所示。

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专业教室名称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 底盘拆装实训室 电控发动机实训室 电器实训室 车身电控实训室 底盘电控实训室 汽车控制器实训室 汽车转向系统实训室 全车电气系统实训室 整车实训实训室 主要设备及说明 发动机拆装台架3台、工具1套 拆装区 底盘各总成 电喷发动机台架13套 电器万能试验台、小解放整车电路、启动机、发电机等 中控门锁实验台4台、气囊试验台各2台 分系统 ABS系统、电控悬架各1套 电脑6台、仿真教学软件1套 转向助力试验台4套 全车电气台架6套 整车6辆、四轮定位1套、扒胎机1台、车轮动平衡机1台 举升机4套、车辆6台、检测线1套、维修设备 纯电动车电池管理实训台2台、电池转换实训台2台 新能源纯电动车驱动电机实训台2台 汽车实训区 纯电动车电源控制系统实训台2台 整车 实训区 检修区 功能 分区 汽车检测与维修车间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实 训室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实 训室 新能源汽车电源控制实 训室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理实一体化实训台 混合动力汽车实训室 1台、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变速驱动桥实训台2台 多媒体教室 信息资料室 工具材料室 (2)校外实训基地 示教板、总成件等、多媒体教学设施1套 图书、资料、设备说明书 各种工具、材料 教学 保障区 校外实践基地是课外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平台,其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和质量。我专业自2013年以来先后与太古车行、东联汽修、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大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济南公交公司、烟台公交公司、中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上海安吉通汇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既熟悉了每个岗位的职业技能,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3)机制与制度保障

为了圆满完成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各项教学任务,培养出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规范教学过程,我专业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与制度保障体系。

把课程作为核心,根据理实一体课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推进机制与制度建设,在教学运行与质量管理、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学期、课程考核、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主要的机制与制度见下表所示: 序号 1 主要机制制度 工作学期 主 要 内 容 各专业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需要,在工作学期灵活安排学生在校内外集中实践或在企业顶岗实习。 规定学生毕业时不仅持有学历证书而且要考取相2 证书制度 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取得工作经历证书,从制度层面促使学生主动获得职业资格、丰富工作经历,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体面就业。 采用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应知和应会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每学3 课程考核 期不少于3次):平日表现占10%;素质考评占10%;实操考评占30%;期末考试占50%(采取闭卷考试模式和应会操作考评模式)。课程考核方式应选择能真实反映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能力的最佳考核方式。 生产性实训管理实施“模拟企业运作、师生双重身份”的新机制,在实训基地建立与企业相对应的机构,4 生产性实训管理 如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等,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操作规程,营造企业氛围。 顶岗实习由企业对学生实施员工化管理,企业把学生作为员工进行考勤、派工与计酬,主要由企业指导教5 顶岗实习管理 师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专任教师则主要进行学习指导。实习结束,校企双方联合为学生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6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促进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下厂锻炼、学院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7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建立合理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健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机构,确保校企联系渠8 校外实训基地管理 道畅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提供实践氛围,加强校外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管理。 烟台职业学院 2013年7月26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