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作文指导

一、什么是时评?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 二、时评写作的特点:

1、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

2、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3、在命题上,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时评写作的方法: 写作模式一: 引--提--议--联--结 1.引用原材料。

对于短小的材料可以全篇引述,对长的材料应该作恰如其分的概

括并作有针对性的引述。材料的转述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2.提炼论点。

“提”就是从引述的材料中提炼出“感想”,即中心论点。具体来说,在引述材料后,紧接着用一个句子点明中心论点。这一步十分重要,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并且要是非明确,褒贬分明。 3.议论分析中心论点。

“议”则是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或揭示其根源,或阐释其意义,或剖析其谬误。可借用议论文中的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结合等论证方法。

4.联系、引申、类比一般事实。

“联”就是“引申”、“类比”,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特别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文章内容是否充实,是否具有针对性,关键就在这一步。

原材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是“沧海一粟”,如果再联系社会现实,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是从“小”到“大”的深化。 5.照应开头,强调论点。

“结”就是收束全文。可以借用名言,再作概括;或诗意点化,升华论点;或寻找对策,倡议劝勉;或总结全文,呼吁号召……一句话,就是使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深化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例题1: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1日开学后,一些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发现,新初一的语文课文中,有些篇目被更换,其中包括鲁迅的《风筝》。一些专家解释原因说“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刻”。对此有人忧虑,有人遗憾,有人觉得很正常……这让人不禁想起这几年“鲁迅文章大撤退”的类似新闻,一旦有鲁迅作品撤换就会引起广泛讨论,被反复提及。 范文示例: 撤退中的变革

“鲁迅文章大撤退”这一曾经仿佛不可能的变化,现如今却真真正正地上演了。

每逢变革,必有人跳脚,有人大骂。这一次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此忧虑者层出不穷。而对于专家“太过深刻”的解释,更是遗憾之声充耳不绝。

然而,再多的反对也遮不住这一变革带来的希望。鲁迅,那个神坛上的伟人,已经走下来了。虽然他的作品从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但那犀利的笔风和深邃的思考毕竟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

曾经的中国,因鲁迅的文章而有了一扫阴霾的勇气。可是现在的社会已不是一片黑暗。阳光下的孩子们,如果从小便“横眉冷对”,他又怎么去面向光明。鲁迅的文章批判的手法太过锋利,让懵懂的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