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美酒的历史渊源

1、仓颉造字(兰陵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

仓颉是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史官,在兰陵造字。荀子弟子李斯在兰陵作《仓颉篇》,后辅佐秦王嬴政建立秦朝,任丞相,将小篆体定为全国统一文字。因此,兰陵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

注1: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最早的文字距今有4800年的历史,即仓颉造字同时期。

注2:兰陵县兰陵镇镇北8公里的作字沟村有仓颉庙遗址。关于仓颉的葬地,史书多有记载,除兰陵外,河南开封、商丘虞城、河南南乐、河南原阳、河南洛宁,山东寿光和东阿、陕西西安和白水等地都有仓颉墓或庙等遗迹,但是,鉴于中华民族第一次统一全国文字的李斯曾在兰陵作《仓颉篇》,足以佐证仓颉在兰陵造字的历史真实。 2、缯国故地(观点:中国丝绸的发源地)

缯国,一个以丝织品为国号的华夏古国。四千多年前,当中原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变时,大禹东夷逐鹿,治理黄淮水患,垦出桑梓之地。大禹后裔姒少康中兴夏朝,封其次子曲烈于缯衍之地,以丝织品立国,故名“缯国”。鄫(缯)国历经夏、商、周三代,遗有高尧、鄫城、蔇、向城、柞城等古代遗址。

鄫(缯)国固守华夏东土,传承1472年,是先秦时代持续最长的古代封国。漫长岁月中,缯国先民与丝绸结缘,《史记?夏本纪》载其黑白丝绸为贡品,是为古代丝绸文化的东方源头。西周封鄫国为子爵,小国寡民,生生不息。春秋后期,社会变革,鄫与鲁、莒联姻

结亲,谋求生存。鄫国经常遭受淮夷与邻国欺凌,先后有三位国君遭邻国戕杀。(兰陵镇内有刘堡子商周文化遗址,镇北17千米有鄫国故城遗址。)

3、鬯其酒

甲骨文武丁卜辞中有“鬯其酒”之句,“鬯”是商代用黑黍米酿造的好酒。

鬯在甲骨文中和金文中是象形字,状似盛东西的器皿。在篆文中,鬯是会意字,由凵(读作qū)、※和匕三部分组成。※是斜着写的米字,匕是取食的勺子,合计来的意思是用勺子把粮食酿的酒从盛器里取出。鬯的本意是指古代用来祭祀用的一种香酒,以郁金草(一种姜科香料)和黑黍酿成,气味芬芳。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在山东省苍山县(今兰陵县)兰陵镇修公路时,曾挖掘出带有“鬯”字样的商代酒器,再加上李白之谓的兰陵美酒有“郁金之香”的著名诗句,充分证明“鬯其酒”就是当今名扬天下的兰陵美酒。 4、季孙行父

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北上,鲁国、鄫国奴隶逃亡南下耕作沃土,井田制覆灭。鲁大夫季文子设立次室邑(今兰陵古镇),全面推行“初税亩”制度。前568年,鲁国策划外忧内患的鄫国属鲁,遭到莒国入侵,鄫国灭亡。太子巫率遗民归属鲁国,以曾为氏。曾氏源出鄫国,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子以儒孝之道传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为中华儿女不变的人生信条。季孙行父凡事三思而后行,家无私积,以节俭著称。(兰陵镇北17.5千米文峰山有鲁大夫季文子墓。) 5、左氏春秋

左丘明(前502-前422年),曾任鲁国太史,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为解孔子《春秋》作《左传》,亦称《左氏春秋》。元朝方志《齐乘》载:峄州东北七十里有邱明墓。(兰陵镇东北12千米,兴明乡左家官庄有左丘明墓。) 6、寿圣高柴(观点:与黄帝同寿)

高柴(前521-前393年) ,字子羔。孔子门下弟子,曾在鲁国、卫国做官,后教书兰陵,创办书院,著有《子羔》等书,定居终老兰陵,高寿128岁,被后人尊为寿圣。(镇东北5千米,刘堡后村有高柴子羔墓。)

注1:黄帝也是高寿128岁,生日是三月三。为了纪念黄帝的诞辰,三月三成了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巳(sì)节。

注2: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注3: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7、次室义女

次室女是为爱国贞女。公元前380年,鲁穆公时,诸侯争霸,鲁国衰微,鲁次室之女忧君忧民,倚柱长歌当哭,担心君老太子幼,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