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含答案) (8)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2)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星夜家访﹣﹣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②“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

(5)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6)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 8.(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

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五)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5分) 9.(3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是北宋文学家,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文采”和“风骚”,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10.(2分)填空。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领水泊梁山,到梁山豪杰聚齐一百零八位,直到被朝廷招抚,梁山前后共三位寨主。第一位寨主是 。《水浒传》中“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时在剥皮凳上逃过一死的是 。 11.(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 【被遗忘的传统家书】

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家书何以“抵万金”】

(《北京青年报》2014年1月17日)电话、微信、QQ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

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

李蓝(中科院教授):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9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3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

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家书里最重要的就是亲情,在写信的时候,人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而且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

傅敏(傅雷之子,《傅雷家书》的选编者):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 【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

(2013年9月25日国际在线消息)日本文化厅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认为应该亲笔写信的10﹣19岁的年轻人的比例为62%,30﹣39岁的比例为57%,与前一次调查相比,分别增长了18和14个百分点。另外,10﹣19岁的年轻人中有54%的人认为应该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

张海鹰(“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这实际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让人在家书和E﹣mail之间做选择,就像让人在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做选择一样。 黄桂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

蔡锐(山东大学生):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根据材料,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